及第是什么意思(及第是什么意思)
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其中,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状元”这个称号,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凡是在文科理科考试中考得第一名的人,都称为“状元”。
辽、金元时,士人经地方考试选拔后,赴京会考,经中央政府朝廷礼部试取录后,再由皇帝殿试以定名次。一甲授官六品,二甲正七品,三甲正八品。辽前朝无契丹人试进士之制,后渐有应试登第者。金朝则专设女真进士科。元朝时候会试落第则称乡贡进士。
明清遵循前朝制度,举人需经殿试取录后方称进士,否则只称会试中式举人。进士多入为翰林官。
孔庙内先师门两侧,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共198块,刻有51624名进士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元碑共有9块,现有3块,其余六块被明代磨去字迹刻上当朝进士姓名,明朝初年的进士题名碑在南京,自永乐十四年(1416年)起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止共77块在本庙内。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三十(1904年)止,共存118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进士及第
<h2>及第是什么意思、跟登科有区别吗h2>“及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考中,和“登科”的意思一样,但是在明清时期,“及第”只用于表示殿试的前三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称“登第”。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明清时期,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及第”和“登科”都可以表示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中了进士。
“及第”在明清时期表示的范围比“登科”窄。
“及第”在明清时期,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殿试之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及第”只表示一甲三名,三个人。
“登科”表示科举考试应试中选,考中进士。一甲、二甲、三甲都可以用“登科”表示。
“及第”出处
1、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释:那以后一两年,所参与科举考试中选的人,都是显赫有声望的。
2、宋·高承《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及第》:“汉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谓之高第,隋唐以来,进士诸科,遂有及第之目。”
释:汉朝选取进士,投射的策问中选了的,称之为高第,自隋唐以来,进士的各科,都有及第的科目。
3、清·沈涛《瑟榭丛谈》卷下:“编修以乾隆壬辰第二人及第。”
释:编修官是乾隆壬辰年的一甲第二名。
“登科”出处
1、唐·裴说《见王贞白》诗:“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
释:一起祝贺中选以后,被宣召进了紫宸殿。
2、宋·司马光《送崔尉之官巢县》诗:“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
释:登科就路上捡到失物,一步千里。
3、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吴人郑夷甫少年登科,有美才。”
释:吴国人郑夷甫年少中进士,有出色的才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及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登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