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教学设计(姓氏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诵读《百家姓》,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百家姓》认识生字。
3、学生展示诵读《百家姓》的成果。
活动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百家姓》,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播放视频
一年级,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三字经》,了解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这学期,同学们又诵读,背诵了《百家姓》。不知道同学们愿不愿意在这节课上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呢?
二、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诵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2、小组比赛诵读(要求吐字清楚,读音正确)
分为红、黄、蓝、绿四个组
(1)红组诵读: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2)黄组接着顺序诵读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3)蓝组再接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4)绿组接读……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3、诵读擂台赛。
A同学:我知道百家姓还有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
B同学:我也知道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C同学:我也想说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目的是鼓励更多的同学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激励全体同学以后继续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老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会背诵的同学就背诵。)
三、交流姓氏故事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我姓张,我就讲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2)请姓王的学生讲讲王氏背后的故事吧。
3)请姓李的学生讲讲李氏背后的故事吧。……
(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家的姓氏来源感兴趣,愿意去看书了解。)
四、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木子李,禾子季。弓长张,立早章。
古月胡,口天吴。三横王,草头黄。
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沟于。
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
(读《姓氏歌》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记记”和在趣味活动中认识更多生字。)
3、介绍自己的姓氏(要求每个人都要介绍)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如:杨玉麒同学介绍说:大家好!我姓杨,木字杨
李惟鑫同学介绍说:大家好!我姓李,木子李
王李卿卿同学介绍说:大家好!我姓王,三横王
(这种游戏又是一种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并能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学会大胆,有礼貌的交流)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目的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百家姓》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他存在的原因。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中国姓氏知多少
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课对《百家姓》诵读,交流,讲解姓氏来历,让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国学诵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在读文中认识了不少生字,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课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
不足之处,学生在讲姓氏背后的故事时,讲得不够准确,完整,
说明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还有待于加强训练。
<h2>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落实语文要素h2>一、“语文要素”概念的界定
“语文要素”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刚接触部编教材的一线老师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一概念。
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开始关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例如译者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甚至性别身份。能否读懂并准确译出作者的“潜台词”和内心感受,更多的还是依赖于译者自身对原作、原作者的了解以及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世界价值观念。因此,女性主义译者对于男性译者的无法与女性感同身受的“批判”并不合理。
“语文要素”听着很陌生,但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要素”。“要”是必要,不可或缺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么从字面上来看,“语文要素”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必要元素。从内容来看:字、词、句、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书写、阅读、写作、审美和口语交际等丰富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都属于“语文要素”的范畴。
“阿斌”,竹韵推着龙斌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说,“我想去老家请个保姆来,有保姆侍候你我更加放心,也免得姐姐走上走下的。”
二、“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现
那这些要素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现的呢?在部编教材中,在课文和语文园地中标有许多“提醒”小标识,大多用上了第一人称的语言,读起来亲切、易懂,学生也很感兴趣。如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一下这一册教材中就有这样的安排:
在第6课《树和喜鹊》一文中,第二小节“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在“孤单”一词下方有小要求: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第一小节中,“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回扣第一小节,想象树和鸟的处境就不难理解“孤单”的意思了。还是在本册第14课《要下雨了》一课中第6小节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这里也出现了提示: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在这一册教材中就这两次设计,一处结合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另一处联系上文理解词的意思。这样精妙的设计,关注了年段目标,聚焦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和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设计巧妙。
在语文园地中的标识就更丰富了,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我从火车票上也认识了好多字”“厨师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借助拼音查字典”这些标识,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提供了切入点,同时教师也明晰了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的方向。
同时,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设计分布了许多“语文要素”。不仅有知识点也有能力训练点。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祖先的摇篮》一文课后就有这样一道题目“朗读课文,注意读好2—3小节的问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道课后练习,明晰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猜测的语气。同时这也是这节课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有了课后习题的提示,教师自然会将其作为教学的难点并提示学生:祖先可能在摇篮里做这件事,也可能做那件事。全凭作者的猜测,所以朗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在一下《姓氏歌》一课后有要求: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不难发现,通过课后练习题,一线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让教学不再盲目无序,对青年教师更至关重要。
三、“语文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