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母圈(Beijing 为什么叫Peking?)
民国版"红楼梦",好书!
Beijing 为什么叫Peking呢?
这是老外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文坛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大师的书每一本都很棒,他的原版作品都是用英语直接写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本书的名字叫<Moment In Peking>, 那么<京华烟云>里的北京为什么要翻译成Peking呢?
英文版<京华烟云>
在我过去带团时,介绍北京烤鸭(Peking Duck)和京剧(Peking Opera)或者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时也常常遇到同样的问题,这也让无数老外感到困惑。我告诉了他们如下这些历史,他们就豁然开朗了。
1,在中国大陆汉语拼音方案施行之前,汉字的拉丁文转写使用威妥玛式拼音和邮政式拼音。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于晚清,1906年春季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了这个方案并将其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标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式拼音,因此它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拼写方案。按照邮政式拼音的拼写规则,北京拼写为“Peking”。北京大学根据邮政式拼音法起了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并一直沿用至今。类似的还有: 清华(Tsinghua),青岛(Tsingtao),苏州(Soochow),孙中山(Sun Yat-sen),蒋介石(Chiang Kai-shek)等。
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
2,1867年开始,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年—1895年)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叫“威氏拼音”。威妥玛曾于1871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威妥玛拼音的例子有中华(Chunghua),张裕(Changyu)等。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虽在国内基本不再使用,但在西方学术界仍较为流行。某些历史名人的英文拼写方式也采用了威妥玛拼音,例如:毛泽东(Mao Tse-tung)等等。有些使用威妥玛拼音的专有名词已被吸纳为英文的外来语,例如:功夫(Kungfu)、太极(Taichi)、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等。
威妥玛拼音
3,无论是邮政士拼音还是威妥玛拼音,都是由外国人创立的,都是为了方便外国人拼读中国人名地名,而这些外国人在获得这些中文名称的发音时大量采纳了粤语的发音,因为外国人最先和华南地区说粤语的人民开展交流,所以这些名字的发音非常像广东话的发音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梳理一下,威妥玛拼音来自于广东方言,邮政式拼音来自于威妥玛拼音,是进一步把民间使用的威妥玛拼音官方化和标准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大陆地区邮政式拼音逐渐被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拼音和邮政式拼音都成为了历史。如果你有外国朋友问同样的问题,这样告诉他,他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