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走神是什么原因(从脑科学角度了解孩子走神原因,学会这个,父母能给孩子智商开挂)
提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家长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甚至不自觉的就皱起眉头,因为太难搞定了,孩子的注意力就像天上飞翔的小鸟,一会在这,一会在那,根本不受控制。
就拿上课来说,一般情况上极少数的孩子能够从头到尾专心致志的听完一整堂课,他们永远有做不完的小编作,发不完的呆,说不完的悄悄话。
课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他们的玩具,摆弄在手里玩个不停,即使是一块橡皮都能玩出十八种花样来。
父母们要了解,不仅是孩子在听课的时候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即使是成年人,让他一节课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也是很困难的,别说是45分钟,就是让他静下心来什么都不想的听课,10分钟可能都坚持不下来。
注意力涣散其实并非什么无可救药的缺点,这是一种大脑本能的反应,加上如今各种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的泛滥,人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反而更加重了,比以前下降的不是一星半点。
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手机依赖造成的影响其实很强烈,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其实是有限的,智能手机就像是一块非常美味的蛋糕,即使他什么信号都没有发出,光是摆在那,人们就是会将注意力不自觉的分散到那上面去。
这也是为什么成年人隔一会不看手机就难受的原因之一。而如今的孩子几乎人手一个手机,有的课堂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会在一个角落设置好放手机的袋子,每次上课之前,会让孩子们将手机放进袋子里,以便切断学生和手机之间的联系。
但是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们即使不玩手机,也会在课堂上找出各种各样的“乐趣”来消耗漫长枯燥的课堂时光。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专心不足:这种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专心,不管是学习还是玩耍,常常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2. 专心过剩:有的孩子会表现为对一种事物特别着迷,非常执着难以自拔,比如说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家长在旁边怎么喊孩子都没反应。
以上这两种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为他们提供了太多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条件,也就是让大脑神经元一直释放信号停不下来。
比如现在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今天买一个明天买一个,他们永远有数不清的花样可以玩,就连吃个儿童套餐,都能拿到一个小玩具。
或者是孩子自己有手机,手机就像另外一个世界,吸引孩子点开,电脑,电视上各种动画片,能够一天都不间断的播放,声光色加上有趣的剧情,只要孩子看下去就不想停下来。
在孩子的世界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吸引他们一直玩下去的事情,这些都会强烈的占据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他们不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为了刺激消费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方式被创造出来,对于大人来说都难以抵抗,何况是还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
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多我们看似平常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新鲜的,稀奇古怪的,这样一来更是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尤其是电子产品,平板,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等等都会让孩子欲罢不能。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很轻易的就剥夺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旦形成了习惯,再让孩子集中起来就很难了。
况且学习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哪有平板手机有趣,学习自然就无法集中精神。
针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就要做到适当的减少对孩子这些多余的“刺激”,要从一开始就不能创造孩子注意力分散的环境。
孩子在学龄前就要少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就不会靠这些来缓解苦闷的情绪,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看电视或者是玩游戏。
布置孩子学习空间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简单一些,因为即使没有电子设备,桌上的小摆件或者是视野范围内能“玩”的东西也会吸引孩子。
应该多放置一些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比如说书籍,让孩子目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都是和学习有关的东西,这样注意力才能够集中到学习上。
如果孩子是注意力难以保持在一件事情上很久,家长也要明白,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个例,因为就连成年人都没办法达到真正的专注很长时间。
大脑如果长时间保持兴奋是不可能的,需要经过刻意练习才行,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
帮助孩子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很重要,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劳逸结合,只有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之后才能继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尤其是在幼年时期,孩子的大脑每天都在不断的发育和成长,在制定时间表之前,父母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到底可以集中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 一岁以下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超过十五秒,
- 一岁半的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可以集中到五分钟,
- 两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在7分钟,
- 三岁是8分钟,四岁是12分钟,五岁是14分钟,
-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到20分钟,
- 十到十二岁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达到25分钟,十二岁以上是30分钟。
家长根据这个注意力集中的数据,为孩子制定相关的作息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果前期安排的合理,孩子的注意力时长会不断增加。
在孩子需要专注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认真,在孩子可以放松的时候家长也要尽量让他们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来确定什么事情是应该集中精力要做的,要让孩子根据事情的发展及时的转移注意力,以免孩子浪费宝贵的注意力。
适当了解一些脑科学知识,有助于家长更合理的帮助孩子,纠正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且,有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可能是因为疾病导致的注意障碍,如果从脑科学的角度去思考的话,父母也能更快的发现孩子的病症,及时做到对症下药。
父母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不能太过心急,尤其是在孩子走神的时候不要总是训斥他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走神的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有的时候家长盯的太紧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请造成厌恶,孩子学习的时候刚走神,家长就在旁边说“你干什么呢,赶快写作业!”
这种被动的专注和孩子自主发现走神将注意力拉回来是不同的,经常让孩子处于被动中,他就无法形成内在的主动性,这样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升到高年级之后,家长就会发现越来越“说不动”孩子了。
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学会“拉回注意力”,也就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父母要通过引导来培养亲子之间的“联合注意力”,也就是家长和孩子要共同一件事情。这是孩子认知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孩子专注的最好方式。
孩子将来学习好不好其实并不在于有多聪明,而是在于他们的注意力是否能够集中的够长,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将的走。其实和老师共同的前提就是早年能够和家长一起形成专注力。
父母能够从小和孩子共同并且进行联合互动的话,就等于给孩子智商开了挂,家长的陪伴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注意力集中的走势。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点其实都是在父母身上,如果父母拿了一个玩具,他们感兴趣的其实并非玩具,而是因为拿着的是父母,所以他们才会感兴趣,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时间。
多陪伴,多鼓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在其中的情感传递,这样孩子就会更加全心全意的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父母如果经常在早年的时候心不在焉的陪着孩子,一会看看手机,一会打打电话,孩子的专注度也会被打散,这样就达不到联合注意力的应有的效果。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陪伴时间跟孩子未来的行为表现、情绪健康以及学业成绩没有关系。对孩子有害的,反而是陪伴者不好的状态,不专心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想要让孩子长大之后有好的专注度,学习成绩更好,就应该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有培养的意识,不能等到孩子上了学出现了问题再解决,那个时候再改正其实就已经很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