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说话是什么原因(宝宝是否语言障碍?原因和方法这里都有)
宝宝 不到1岁,很多人都开始期盼着听他喊“爸爸”“妈妈”,或者是更多的语言。当别的同龄孩子已经会说很多句话了,自家宝宝还是没开口或只会说一个字,大脑就会浮现出很多不好的想法,特别的担心。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在哪里?父母怕会和智力有关系,比如大脑发育不全等,大人该怎么办,到什么时段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呢?结合育儿经验和宝宝语言能力等方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浅谈一下吧。
孩子说话为什么有早有晚?
具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会在 8 个月~14 个月开始能说 1~2 个简单的词,只要是在这个范围时段都是正常的。具体的时间主要在于:
- 宝宝正常发育学习语言的能力。包括听力、发声器官、大脑语言功能区的发育等情况。比如受遗传影响,宝妈宝爸不妨问问父母自己小时候什么时间开口说话的,也有遗传基因在里面,或嘴巴和舌头肌肉发育不快,孩子说语言方面就比同龄宝宝晚一些。
- 是不是其他方面的发育较快些。也有可能别人家宝宝会先发育说话,而有的孩子会先花更多时间去学走路、识图等,等到熟练掌握这些能力,最后学习说话。
- 您是否给了宝宝一个优越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尽量给宝宝一些启发和制造一些学习机会显得尤为突出,才能让宝宝听得懂、善于去表达。所以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是影响语言表达的成因之一。不能只顾着自己玩手机,耽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段。
“沉默是金”还是说话早更好一些?
可以明确的是:“沉默是金”并非大多数规律,而是个例。
研究证明,语言能力推迟的3岁孩子,多数在二年级的读书能力上也比较靠后,以后的求学、创业和对社会的贡献能力都会滞后,父母赶快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这对孩子早说话和突出的表达能力,都有帮助,会让宝宝更加自信。
有宝妈会问什么样的环境算有利呢?
默默无语玩手机→会给孩子讲各种小故事就是鲜明对比
宝宝是“先学听后学说的”,和孩子交流要看他喜欢什么氛围,孩子感兴趣了自然懂得多也喜欢听,使交流效率提高,也是开口的条件:
- 多向宝宝介绍日常的活动和眼前的事物,还可以带他去不同的场所认识新鲜事物,如超市、动物园、博物馆、游乐场、公交车等,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描述你们见到的事物。
- 通过绘本、照片来强化这些事物,比如你带宝宝去过动物园后,回家看相关的绘本、照片和宝宝一起回忆,向他描述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 重点的词语可以多重复几遍:“我们今天去动物园看了大象,大象在干嘛?大象在吃胡萝卜,大象的鼻子很长很长把胡萝卜卷到了嘴巴里吃。”
溺爱宝宝不可取,什么条件都满足,造成懒言→要把宝宝的表达彻底开发出来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并没有开口,只需要用眼神或者细微动作示意一下,做父母的就赶紧猜想他的想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完美错过”了他自己表达的机会。假如是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先不要满足他的愿望,给他表达留足够空间,比如:
- 比如缓一会儿再给孩子。如果他只会用手指物,你可以模仿他指着并重复说,“皮球,宝宝要拿皮球呀?”重复交流,增强记忆
- 有意省略处理一些事情的步骤等宝宝去发现。宝宝指着果汁,你给他果汁,却“忘了”给他打开。
- 每回只给少量的东西或食物,制造这种交流的空间。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可以每次只给一点点,给多了也就不好奇了,不感兴趣怎么会去“研究”呢?
- 提供好几样东西并发出规范标准用语供选择。“要读小狗还是小鸡的故事?”“要拿小坦克还是狗熊玩具?”
纠正错误发音→不纠错只示范
宝宝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发音会不标准,词语容易说错,顺序容易颠倒,这都很正常。如果马上纠正他,容易打击自信心,这个时候直接用正确的说法回应宝宝就好了,比如:
“dada(哥哥)!”→“哦,你在跟哥哥打招呼呀?哥哥好!”
还是重复的说,宝宝不一定能马上学会,只要耐心地重复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一点点好起来,再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耐性哦!温馨提示!也是经验之谈。
在什么情况下要引起广大父母的注意
有部分孩子说话晚是因为疾病导致的,比如语言功能损伤、听力下降,自闭症等。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可不能有“爷爷奶奶式”带娃方法,等长大就好了,长大也有可能就晚了,爷爷奶奶那时候是条件不允许:
- 满 12 个月:听不懂熟悉的物品名称;不能发出很多啊呀的学话声;
- 满 18 个月:不会根据指向的东西跟父母交流;不怎么会说至少 10 个词语;
- 满 2 岁:听不明白熟悉常用品的名称;
- 满 2 岁半时:会说的话不增加,还原地踏步甚至忘记所学的;只能说单个词语,不会把两个词组合起来一块表达;吐字都不清楚让人很难明白。这就是“危险”一步步靠近的信号。谢谢大家!我分享更多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