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贝(砗磲贝图片)
砗磲属于海里的贝壳,所以砗磲的硬度为2.5-3之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变硬。与玉相近,玉化砗磲硬度还要更高一些,“玉化”现象十分独特而神奇,只有经过几千年以上的“灵龄期”,砗磲才能变成“贝化玉”,且越通透收藏价值越高。虽然砗磲的硬度不低,但也要小心的养护和存放。
砗磲除了硬度方面避免与坚硬物体接触,同时砗磲属于有机宝石,佩戴把玩时不要接触到酸碱性物质,如果有接触脏污,请用清水冲洗并擦干即可。
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2m。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
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
扩展资料:
砗磲的玉化过程:
科学研究指出:物质在一定条件是相互转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达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砗磲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砗磲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砗磲的某些原始特征,这就是砗磲化石。
而后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砗磲化石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玉化砗磲。
玉化的程度是有别的,就像树上的柑桔,有的熟透了,有的青黄的,这两者都成熟了,可以吃了。也就是说,不是每一块玉化石都是玉石,必须“成熟”了的才能称得上是玉。
有的石头是局部玉化或有一定的玉化度,但离玉质要求相差甚远,有的完全玉化了,达到玉质条件,也就是玉化砗磲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砗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玉化砗磲
<h2>砗磲百科h2>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物种。绝大部分种类是大型贝类,生活在印度洋温暖水域的珊瑚礁中,许多种类和甲藻类共生。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圣物。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8m。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中国佛教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
砗磲,贝类动物,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动物的统称。共有2属10种:
1、砗蚝属Hippopus:
砗蚝Hippopushippopus(Linnaeus,1758)
瓷口砗磲HippopusporcellanusRosewater,1982。
2、砗磲属Tridacna
砗磲亚属Tridacna:
无鳞砗磲Tridacnaderasa(R"oding,1798)
大砗磲TridacnagigasLinnaeus,1758
魔鬼砗磲TridacnatevoroaLucas,Ledua&Braley,1990Chametrachea
肋脉砗磲TridacnacostataRichter,Roa-Quiaoit,Jantzen,Al-Zibdah,Kochzius,2008
红番砗磲TridacnacroceaLamarck,1819
长砗磲TridacnamaximaR"oding,1798(=Tridacnaelongata)
罗氏砗磲TridacnarosewateriSirenho&Scarlato,1991
鳞砗磲TridacnasquamosaLamarck,1819
贝壳大而厚重,略呈三角形,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
壳面有高垄,垄上有重迭的鳞片,一般有4-6个褶皱;壳顶弯曲,锯齿状壳缘;
壳外面通常白色或浅黄色,内面白色;
外套膜缘大,呈黄、绿、青、紫等鲜艳的色彩,极美丽。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中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引用亚洲宝石协会(GIG)研究报告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低潮区附近的珊瑚礁间或较浅的礁内较多。我国的海南省和南海诸岛也有分布。贝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外套膜大,颜色鲜艳。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和藻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
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它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以前曾有过砗磲将潜水员腿夹住的报道,这实为无稽之谈。因为砗磲上生长着无数藻类,根本无法完全关闭。而且,砗磲关闭的速度很慢,潜水员完全有时间将腿抽出。
生活于潮间带珊瑚礁间,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积水处亦可见到。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此外,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Zooxanthellae)共生。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并可进行光合作用,供砗磲丰富的营养。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能聚合光线,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称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游生物。
装饰及生活用品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而且世界上是没有一模一样的砗磲纹路。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砗磲为佛家七宝之一。颜色洁白漂亮的砗磲手珠,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可避邪保平安。僧人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经之用。
在中医中,砗磲贝的尾端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砗磲含有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具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还可磨为粉末。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车渠,《集韵》云生西国,是玉石之类。形似蜯蛤,有文理。大寒,无毒,主安神、镇宅(疑应为“心”)、解诸毒药及虫蛰,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极验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车渠(海药)壳气味甘咸,大寒,无毒,主治安神、镇宅(疑应为“心”)、解诸毒药及虫蛰,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极验。”
来源:互动百科
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到互动百科微信回复“砗磲”,马上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