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的由来(“妇女”何错之有?)
亲爱的各位姐姐妹妹,妇女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小艾 才想起来应当把我们在官微上发过的这篇文发过来,真的是非常抱歉,以下是我们妇女节专属文章的内容——
这么久以来,小艾一直都站在关爱小小女孩们的角度,发发产品,发发福利,却好像从来都没有在这里和你们谈过心,正正经经对过话。
在这个属于我们女性的节日里,小艾特别想聊聊事关我们女性的社会话题,想和大家说说心里话。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们能陪我一起,耐心地聊到最后。
01 被污名化的“妇女”和“妇女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拒绝被称为“妇女”,也羞于过“妇女节”,商家和营销账号们为这种心理推波助澜,用“女王节”、“女神节”甚至“福女节”等说法代替妇女节。
现在的我们谈“妇女”色变,明星们拼命营销自己的“少女感”,年轻女孩们拒绝“妇女”的称呼,社会上对“妇女”的定义好像就是“囿于家庭的已婚女子”、“年老色衰的家庭主妇”“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不再具备性吸引力的外貌和身体”,总归是和不美好、不年轻、不优雅等等各种不好的词绑定。
然而妇女从诞生之初就不是这个意义。
妇女,在官方词典中,其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统称为儿童。
女者,指未婚女子;妇者,指已婚女子。故妇女泛指女性。
我们现在对“妇女”谈之色变,归根究底,是女性对年华逝去的容貌焦虑和孕育孩子的生育焦虑,以及当下全职妈妈对“丧偶式婚姻”的恐惧。而容貌焦虑、生育焦虑和家庭压力,应该是我们整个社会全体要通力去面对解决的问题,不该变成女性对于自己年龄和性别的恐惧,更不应让“妇女”这个词承担这种害怕和抗拒,被人用贬低和嘲讽的口吻去污蔑。
妇女节的由来就更充满着振奋人心的历史厚重感。
20世纪初,中国还在水深火热的被侵略战争之中,西方各国则处在快速工业化、经济扩张和资本侵略扩张战争,男性的数量在战争中被大量消耗,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女性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也就代表着我们在社会事务中有了发言权。于是美国、奥地利、丹麦、德国、瑞士和沙皇俄国先后发生了一系列妇女运动,由此,促成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诞生。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克拉拉.蔡特金
“妇女通过这个事实从对男人的经济依赖中解放出来。从事工业生产的妇女就不能只在家中成为男人纯粹经济上的附属品,作为独立于男人的经济的经济力量,她学会自己养活自己。既然妇女在经济上已不再依附于男人,那么就没有任何合乎情理的理由使妇女在社会地位上依附于男人。诚然这种经济上的独立在目前仍然没有给妇女,而是给了资本家带来好处。资本家由于垄断了生产资料便控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并把这种因素注入业务活动以使资本家获得特殊的好处。从对男人的经济依附中解放出来的妇女被置于资本家的经济统治之下;她们从男人的奴隶变成了雇主的奴隶。她们仅仅是换了个主人。但毕竟有了这个转换。她们同男人相比在经济上不再是价值较小的了,并且不再隶属于男人,而是同男人平等的了。但资本家不满足于单单剥削妇女,他们还想利用妇女参加工作而更狠的剥削男工。”
—克拉拉·蔡特金《关于妇女劳动问题》1889年7月19日
三八在狭隘的台湾人嘴里变成了对女性侮辱和攻击性词语,就如同“同志”一词被他们硬生生扭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然而何必在意这些到了现在还活在上世纪的井底之蛙们是怎么贬低女性的呢?
1911年纽约三角内衣厂大火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是纪念十八世纪的纺织女工,是纪念上世纪的纽约内衣厂大火,是纪念上世纪的妇女们为了参政权利、为了反战和平而游行,鼓励女性参政议政,参加劳动,争取社会保障,性别平等。这一天对于全体女性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所以姐姐妹妹们,硬气起来,我们就应当理直气壮地过我们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不是女神节,也不是女王节,妇女节就是妇女节,它属于每一个付出劳动的的女性。
妇女节是我们先辈为我们争取而来的权利的象征,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和抹黑它。
02 被污名化的“女生节”妇女节被污名化,是早年的社会环境、个别群体还有我们的性别焦虑在其中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妇女节的正名中来,于是,一些人,又开始对“女生节”下了手,以“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所谓独立思考,用看似为女性发声的话术,行污名化之实。
这段话,看起来简直太正确了,为妇女节正名,为女性发声,大骂“物化女性的无良商家”,堪称“卓尔不凡”。然则是在竖起靶子,把女生节的来历说成“一日之后变妇女”,引导人去骂战引流,潜在的就把女生节给污名化了。
女生节、男生节原先只是校内活动,早在1980年代就于全国校园遍地开花,不仅有3月7日,还有11月1日、3月26日、12月1日等,日期就很随意,和妇女节是没有多大相干的。
直到最近十几年,这些学生活动被商家注意到,一群电商瞄准了学生群体,大张旗鼓搞促销、做活动,却又猥猥琐琐不肯好好说“妇女节”,非得蹭女生节热度,还弄出些之前提到过的“女王节”、女生节。
这当然慢慢地就有人觉得味儿不对了,开始骂这种恶毒行为。
然后这种对抗被公知营销号们盯上了,正好用上2006年前后在互联网上开始流行的“女生节就是一日之后变妇女”的恶俗段子,好家伙,就跟打通任督二脉似的,一个个前扑后继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上,不做考证就使用这个下流段子,污名化学生们玩玩闹闹的校内活动了,借着电商大力发展的东风,把这个“陈牛馊饭”越传越广,成了人们互相攻讦的长矛。
就如微博上的科普大V@燃玉所说:
1、“我认为女生节”的“女生”二字本意就是指女性学生。
2、我认为女生节起源的初衷是美好的,我也认为商家促销把妇女节说成“女生节”、“女王节”、“女神节”等是物质化女性。
3、我也认为不应避妇女节而不谈,三者不冲突。
他也整理了完整的关于女生节和污名化女生节的时间线:
03 被透明化的“家庭主妇”【时间线】
1921年以前
“女生”一词出现,指女性学生。
1980年代
“女生节”的传说时代,山大、广大、清华等多所学校号称其女生节始于这一时期以后
1991年11月
广工,有记载和证物等可信证据证明的最早“女生节”活动
据卢庚戌回忆91年高晓松回清华,用女生来指代姑娘,令他感到新奇
1998年3月
徐怀钰的普通话流行曲《我是女生》发行
2000年
新青年期刊出版总社主办的《男生女生》杂志创刊,标志着大陆开始流行使用“女生”称呼年轻女性
2001-2002年
(据评论说,有待查证)清华或北大的BBS上开始出现3月7日女生节的黄段子。
2002年
中国知网可以找到的最早关于女生节的文献刊发。该文声称女生节最早源于1982年的广州工业大学,已举办11次。
2005年
商务印书管《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新增了“女青年、年轻女子”的义项,还准备了这是方言
2006年
百度可以搜索到的关于女生节的黄段子的最早页面,是一个百度知道,声称黄段子为女生节的来历
2008年3月9日
百度百科创建“女生节”条目,并声称黄段子为女生节的来历。
2012年
凤凰网黄江洁文:《不甘当“妇女”咱过“女生节”》,认为妇女有贬义,要改过女生节
2014年3月7-9日
百度糯米开始以“女生节”名义促销
2015年3月7日前后
淘宝开始将三八妇女节活动改名为“女神节”。同期各大电商开始改名为“蝴蝶节”、“闺蜜节”等名目。
标志着电商全面开始抛弃“三八妇女节”的传统称呼搞促销
2016年
3月4日,京东也加入“女神节”行列
3月7日,华农女生节条幅被斥性骚扰登上新闻
3月10日,《中国妇女报》刊文抨击“三七”“三八”之争的文化隐喻,女生节已全面进入公众视野。
这之后中文互联网对女生节抨击越来越多,但“黄段子起源说”由于社会上风气重叠,被广为传播、成为人们的"常识”。最终导致高校圈地自萌的女生节活动(尤其3月7日的女生节)遭受网络暴力。
女生节从来都不是基于那个恶臭传言而诞生的,它本身只是一个学生们自发的校园活动,我认为可不应当用其他名称代替妇女节,但也不应该污化女生节,非要给它泼上污水。
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去对抗那些歧视女性、物化女性、侮辱女性、挑唆矛盾的人,但也需要保持清醒,不被带着节奏指哪打哪。用理性的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才能更好地为自己争取队友和权益。
小艾是社会新闻的忠实爱好者,因为能通过无数的社会新闻,发现当下人们在关心什么、聚集什么。近来,“全职太太”“家庭主妇”的相关词条,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无论内容如何,都是件好事,这证明家庭主妇们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关注了。
她们的诞生,源于家庭事务无人承担,抑或优越的家庭条件无须家庭中所有人进入社会工作。然而后者始终是绝少数。
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婚后的女性时常是为家庭牺牲的那个人,我们困守家庭,一力承担起关心父母、照顾孩子、教育孩子、接送孩子、烧饭做菜、洗碗洗衣、家务整理等责任,付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经营一个家,却要被家庭成员和社会大众当作理所当然,甚至无视我们为了这些生活琐碎所承受的苦楚。
家庭主妇们的付出与牺牲一度被社会透明化了,因为太多人默认,女性就应当去做这些事情,理当为家庭付出那么多,不该为此叫苦不迭,更不应讨要回报和体谅。人们似乎认为,家庭条件好的全职太太们养尊处优,何来苦楚;家庭条件一般乃至不好的家庭主妇,如果她们不做家事,那么谁来做呢?
全职主妇们的酸楚,因为这种理不直却气壮地忽视,被透明化了。
很多人觉得家庭主妇们只需要操持家庭,没什么忧心的地方,可家庭主妇们有太多要害怕的事情了。
怕没钱。因为她们自己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依赖伴侣和长辈们给予经济支持,小艾和全职妈妈们聊天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她们对于金钱的担忧,怕向丈夫伸手要钱的时候被拒绝,也怕丈夫的工作出任何乱子。因为自己没有挣钱,于是在整个家里,自己没有存在感也没有话语权。
怕跟社会脱节。没做过家庭主妇的人,总觉得她们没有工作压力,整天都是悠闲无事,只不过就是做做饭、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可是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既费时间也费心力,每天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只有自己和孩子在家里,几乎没有社交,时间一久,和社会脱节简直是必然。
怕独自带娃吃力不讨好。没养育孩子和教导孩子在如今的时代是成本极高的事情,孩子学前开始要上各种各样的幼儿班,体育课、游泳课、手工课、语言课和才艺课等等,即使在佛系的父母,面对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都得提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让自己孩子不至于在这些竞争里落于人后。而当家庭教育更多地落在妈妈们肩上的时候,责任变大的同时,压力也会变大。孩子但凡出了问题或者不如别人,就得被伴侣和父母们横加指责。
怕丈夫出轨。出轨这个事情,有太多理由,甚至很多时候并不是小三有多好,仅仅是男人想尝尝鲜。而女性又大多拥有感情洁癖,一旦自己的伴侣在自己全心为家庭付出和奉献的时候,和别人搞在了一起,对于女性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对于家庭主妇们来说,这种打击更是毁灭性的,因为自己没有工作,即使痛苦,也只能默默忍受下来。
怕婆媳关系。婆媳关系是所有已婚女人都要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这本应该是丈夫在其中斡旋解决的,只是很多丈夫在家庭关系中缺位,更不会主动去处理妻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于是只能两个女人相互磨合,或者折磨。成为家庭主妇,如果碰到脆弱的婆媳关系,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受到的精神压力会急剧提升。原本该相互理解的女人,为了所爱的同一个男人,莫名成为了敌人,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凡此种种,皆是全职妈妈们每天在痛苦的问题,女人们应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去,在社会事务中更多地发声,但同时,我们也要为那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而牺牲自己经营家庭的妈妈们争取到她们应得的尊重和理解。值得庆幸的是,女性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被社会看到并重视,我们拥有了更多发声渠道和表达权利,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社会上的尊重和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女性的诞生从不是西方文化语境里附属男人的肋骨,而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我们文献记载中最早的创世神之一——创造人类的女娲大神。女人是人类生命的孕育者。
我们不可看轻自己,却也不必凌驾于谁;社会不该为女性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也不该忽略女性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