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华书店(应对疫情冲击 省新华书店发力“云馆配”实现“云端”突围)
开栏的话: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面对磨难,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精神和力量。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栏目,集中报道这样一批人物和企业典型。
“1.6亿元!”4月25日凌晨,位于杭州钱塘新区的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智慧展厅一片欢腾。大屏上连日来不断跳动攀升的数字最终定格——浙江省首届“云馆配”图书展示会成果正式出炉。
“成绩出乎意料!”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副总经理许悦十分振奋,这个数字大幅超过原定的1亿元目标。
浙江省馆藏图书展示会(简称“馆配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专业程度最高的行业展会之一,主要面向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大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为其提供图书看样订货服务,已经连续举办14届。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决策部署下,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把疫情当作加速转型的倒逼机遇,大胆创新,4月20日至24日,首次把行业展会搬到线上,搭建全国图书供应商与图书馆客户信息化交互的全新平台。
展会期间,工作人员在为“云馆配”提供保证服务。
线下损失线上补,发力云上再攀登。数据显示:为期5天的“云馆配”吸引来自全国的500余家出版社、1700余家图书馆参加,访客3.9万人次,采选图书品种20.5万种,采选次数高达153.2万,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实现行业的云端新突破。
把展会搬到云上,是2月初才作出的决定。
回忆两个多月的经历,许悦坦言,这是浙江新华书店成立7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疫情,直接导致巨大损失。1月23日起,浙江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省新华书店卖场史无前例地全部停业。往年,节后开学季是全年销售旺季。今年,同期门店销售额直接归零;线上销售也是杯水车薪。
全年工作进程被打乱。“馆配会”对拉动浙江新华书店集团全年销售具有重大作用。
去年展会为期3天,订货码洋达到1.9亿元。今年展会原定3月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遭遇疫情,从出版社到书店,从学校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整条图书发行产业链的复工计划全被打乱。
临危不乱,主动出击。2月初,浙江新华组织各部门人员,多次专题讨论,决定举办一届更精专、更全面的线上订货会。
“我们把疫情当作实体书店加速发展、深度转型的倒逼机遇。”许悦认为,“云馆配”恰恰是一场适应未来产业趋势、考验企业真实实力的大练兵。
“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云馆配”,正是践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这一价值观的创举,但浙江新华首先需要突破两大难关。
首先,是技术支撑关。2月中旬,浙江新华组织专业团队,在会期未定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启动平台研发工作。3月中旬,平台初步成型。
“之前有线上订购平台,但基本针对零售客户。结合线下馆配会经验,大量用户集中访问、下单,必然要求平台更稳定、反应更迅速。”浙江新华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杨望平介绍,“云馆配”在技术构架方面,嵌入“阿里云”;平台上线前进行了一天一夜的压力测试,模拟了短时间内的300多万次下单。
更重要的,是服务体验关。“以往,我们都是把全国客户邀请到杭州。展会现场,图书馆可以和出版社充分交流,采购人员也可以看到实体书。现在一切都变了。”起初,浙江新华馆藏公司副总经理罗冰无法估算,有多少图书馆愿意在云上下单,有多少出版社愿意云上参展。她唯一能确定的是,只有用更好的服务吸引用户。
互联网空间无限、内容无限。图书品类上,“云馆配”平台集结的资源,包括15万种新版图书、30万种在库品种、3个月内即将出版的期货。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一位用户上线时,还能获得个性化的品类推荐。
视觉效果上,平台高度还原线下现场订购体验,设置主题展馆场馆导视图;操作上,浙江新华一方面简化流程,另一方面录制教学视频,甚至远程一对一指导。此外,平台还设置线上客服功能,实现图书馆和书店、出版社的即时沟通,最终总互动聊天记录达到90万条。
平台好不好,看用户反馈就知道。预热期,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1所“双一流”院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展会平台账号和密码,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采书荐书。平台启动首日不到半小时,客户订货码洋过百万元,次日凌晨仍有43家图书馆在线采购。
“通过此次疫情倒逼,我们关了一扇‘门’,开了一扇‘窗’,抢抓行业机遇的视野更开阔了。”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忠义表示,浙江新华将抓住建设“重要窗口”机遇,以此次“云馆配”成功举办为引领,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图书智慧发行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