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内容

张云逸简历(张云逸:身经百战的将星)

wwwnzt88com2年前 (2022-11-08)生活70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立超

编者按

2022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大将、海南人民的优秀儿子张云逸诞辰130周年。他胸怀大志,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数十年南征北战、舍生忘死;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政广西,领导剿匪、土地改革、经济建设等工作。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心系家乡。8月1日,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纪念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本期海南周刊封面聚焦大将张云逸,敬请关注!

走进位于海南文昌市文城镇的张云逸纪念馆,抬头便可看见挺立于翠柏前的一尊高大铜像,铜像人物头戴军帽、穿着大衣,镇定自若地看着远方,仿佛在酝酿一场大战的破敌之策。100多年前,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少年张云逸离开故乡北上,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戎马生涯。

1955年,张云逸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云逸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一生纵横南北、身经百战,拥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南昌起义建功

1908年,年仅16岁的张云逸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开始接受军事训练。随后的几年,他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接受辛亥革命的洗礼,在斗争中得到历练。

资料图:广东陆军小学堂师生合影。

1926年7月,张云逸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参谋处长随军参加北伐,协助上级张发奎指挥战斗。在4个月的时间里,第四军频克强敌,取得了汀泗桥(今属湖北咸宁)、贺胜桥(今属湖北武汉)战斗的胜利。为表彰该军的功绩,武汉粤侨联谊社赠送第四军一块盾牌,牌正面居中处写着“铁军”两个大字。从此,“铁军”之名传遍天下。在北伐战争中张云逸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10月的一天,他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遭到严重破坏。张云逸不顾个人安危,按照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张发奎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7月15日,汪精卫等组织召开“分共会议”,公开背叛革命,在武汉地区开展大屠杀,标志着大革命彻底失败。

此时,任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的张云逸正奉命率部在江西九江驻防。7月下旬的一个傍晚,张云逸与正在参与筹划南昌起义的聂荣臻秘密见了一面。交谈中,聂荣臻向张云逸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武装抵抗反动派的决定,张云逸介绍了第25师的情况,表示一旦起义爆发,他会立即动员部队全力配合。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爆发。当天下午,驻九江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张云逸等人的秘密组织和掩护下,赶赴南昌参加起义。张云逸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南昌起义,但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起义输送了一支生力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接收琼崖遇险

在南昌起义中,张云逸未暴露其共产党员的身份,第四军军长张发奎仍然重用他。当时张发奎为巩固自己的地盘,在广东同桂系军阀展开激烈斗争,决定派张云逸去接收琼崖。

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制定了《经营琼崖计划》,提出了“派军事人员将原有农军依军队编制训练”“秘密调广州工人纠察队600名(队员)往琼崖”等措施,并安排张云逸向张发奎自荐带队赴琼崖以第四军名义招兵,实则大力招收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农民,组建我们的队伍,以加强对琼崖的控制。

11月,张云逸奉张发奎之命,率一支800人的队伍奔赴海南岛。小艇在海上前行,张云逸召集几位军官,简要分析了一下情况。大家商议决定,先派一些人登陆探探虚实。就这样,第一批人率先登岛了。大家在海上等着,却迟迟不见自己人回来报信。正当张云逸感到疑惑时,有条小船靠上来。他仔细一看,船上之人是一位本村兄弟,这位兄弟送来了重要的情报。原来,因琼崖驻军黄镇球部副团长叶肇被桂系收买背叛张发奎,张云逸派出的先头部队在海口登陆后,已被叛军缴械。张云逸听闻后大吃一惊,立刻换了衣服,在这位兄弟的帮助下上了另一艘船,成功脱险。后来,他从广州出发,辗转来到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机关。

领导百色起义

1928年8月,去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归国不久的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与张云逸在上海会面。他向张云逸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张云逸去广西,在中央代表邓小平领导下,做上层统战工作,组织军事斗争。张云逸表示:“完全服从中央的决定。”

资料图:百色粤东会馆即红七军军部旧址。

1929年5月,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委任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绥靖总司令。俞、李为发展自己的势力,表示愿意接近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决定派一部分同志,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广西军政系统。张云逸受党派遣担任广西教导总队副主任兼警备第四大队队长。他通过撤换反动旧军官等,迅速掌握了教导总队和警备第四大队的领导权,着手建立党的秘密支部,发展党员,为后来的武装起义创造了条件。

10月22日,邓小平、张云逸挥师抵达百色后,认真做好武装起义准备工作。28日,经党委研究决定,由张云逸以右江督办的名义,邀请企图扼杀革命力量的警备第三大队队长熊镐到百色商谈防务,趁机将他捉拿。同时,秘密调集恩阳、恩隆、奉议、思林等县农军,配合警备第四大队的一个营向熊镐部发动袭击。这次行动顺利消灭了反动的警备第三大队,俘敌1000余人,为起义扫除了障碍。

资料图:张云逸在江北指挥部。

12月11日,百色粤东会馆门前升起了一面有镰刀斧头图案的红旗,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11个大字,酝酿已久的百色起义爆发了。当天,红七军宣告成立,张云逸被任命为军长。曾担任张云逸随从医生的欧阳山后来回忆道,百色起义后,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但他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苦、同祸福,布衣蔬食,怡然自得。每次到营地,张云逸都会去炊事班帮忙拾柴、烧火、煮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称他为“老伙头军”。

劳山斗匪掩护周恩来

西安事变谈判结束后,1937年4月,为了争取地方实力派和各界人士,促成全国抗战,党中央决定派张云逸到华南地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他的第一站是西安,因为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和孔石泉等同志也要经西安到南京去同国民党相关人士继续谈判,所以他们一起离开延安。

资料图:劳山脱险后,周恩来、张云逸(左)、孔石泉在西安办事处合影。

当汽车行驶至延安以南的劳山时,突然遭到了国民党组织的武装土匪的袭击。当时,我方仅有20余人,敌方却有200多人,而且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形,武器精良,火力密集。张云逸一看形势不好,镇定地指挥警卫人员掩护周恩来先撤离,他和孔石泉等人下车还击敌人。在战斗过程中,张云逸发现敌人右面空虚,于是他和孔石泉等人掩护周恩来从右面边还击边撤退。

脱险后,周恩来风趣地对张云逸说:“云逸同志,没想到这次我们是一起遇险,一起成功突围,应该纪念纪念才是啊!”于是周恩来叫人为自己和张云逸、孔石泉拍了一张合影。张云逸回应道:“这次真是险啊,你要有个闪失,我这个老警卫员,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参与重建新四军军部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7日,蒋介石发布通电,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同时调动大军向华中新四军、八路军发起进攻。为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重建新四军的命令,命令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2月,新四军扩编为七个师,张云逸兼任第二师师长。

资料图: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张云逸参加了这次起义。图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墓。

在这期间,张云逸花了很多精力抓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军事训练。3月,他和邓子恢主持召开第二师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吸取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的教训,把第二师建设为正规化军队。他经常利用战争间隙,组织战士们进行队列、行军、军事技术等训练,以提高部队战斗力。

资料图:在新四军任职的张云逸。

1942年夏,张云逸奉命到新四军军部专任副军长。1943年底,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去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直到1945年秋才回到华中。在此期间,张云逸主持全军军事工作。他指导第二师、第三师一部在皖东开展反顽斗争,取得了津浦路西和占鸡岗战斗的胜利。l944年冬,他部署开辟苏浙皖边区的斗争,由粟裕率部渡江南下,成立苏浙军区,多次粉碎日伪军进攻,取得了3次天目山反顽战役的胜利。

出色的支前总指挥

1947年,华东野战军主力开始外线作战后,在渤海地区组建了以张云逸为书记的华东局后方工作委员会,以更好地领导后方和渤海地区的土地改革、支前等工作。由于战争规模大,且多是外线作战,支前任务很重。1947年下半年,华东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出现困难。12月30日,华东局工委召开会议,通过了精简编制、规定供给标准、清理资财三大方案,以节约开支,保证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援战争。在会上,张云逸作了题为《反对山头主义、本位主义、贪污浪费,彻底执行三大方案,集中一切财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的报告。会后,张云逸、邓子恢率先垂范,主动取消了自己的小灶伙食及其他优待,生活上和普通士兵一样。

资料图:在淮海战役中,民工用小车为前线部队运送粮食等物资。

淮海战役期间,张云逸把支前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保障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数十万民工日夜兼程奔走千里往前线运输物资。陈毅曾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一切又与张云逸的精心组织安排分不开。

1955年9月27日,张云逸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云逸一生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灿若星辰的解放军将帅中,他是让海南人民深感自豪的一代骁将。

张云逸年谱

1892年8月10日

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头苑镇上僚村。

1908年

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第四期,次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11年

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

1926年

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利用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的身份掩护周士第、李硕勋等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参加广州起义。

1929年

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1931年

率红七军征战五省、长途跋涉,在江西于都县与中央红军会师。

1934年

参加长征。

1937年

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赴华南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

1941年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师军政委员会书记。

1945年

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领导华中军民解放淮阴等县城,使新四军发展到30多万人。

1947年

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次年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1949年

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1955年

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2年

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74年11月19日

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勾勒张云逸波澜壮阔的一生—— 珍贵展品映初心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图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勋章、肩章、领章、旧皮包、书信……8月1日,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纪念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不少重要展品首次和公众见面。

资料图:张云逸的肩章、领章。

这些展品向我们展示出张云逸从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的历程。

3枚一级勋章

军人的最高荣誉

红色,是此次纪念展展馆的底色,也是张云逸革命信仰、理想信念的颜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张云逸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保持着劳动人民、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本色。

资料图:一级解放勋章(仿真品)。

此次纪念展展出的张云逸获得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奉命特制的仿真品。当时是送给家属留念的,此次家属交由展览。

1955年,63岁的张云逸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

资料图: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仿真品)。

在大革命时,张云逸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掩护该师周士第等共产党员率领3000多人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他返回广州,不久后根据党的指示赴海口执行秘密任务。失败后返回广州,并于1927年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

资料图:一级八一勋章(仿真品)。

1929年,按照中央的指示,他到广西从事兵运工作,与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率红七军转战千里,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并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调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1934年,他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先遣队司令员。在抢渡乌江时,带领工兵营架桥修路作出重大贡献。1935年,到达苏区后,张云逸任中央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副参谋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派张云逸到香港,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开展华南地区的统战工作。根据中央指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游击队组建成新四军,是组建新四军的领导人之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直到1947年。

书信

展现勤勉忘我作风

展馆的玻璃柜中,毛泽东写给张云逸的3封亲笔信,也是此次纪念展的珍贵展品。

1949年中央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委书记、省长,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云逸是新中国广西建政的第一开拓者。

1951年春,张云逸因积劳成疾,经中央批准离职休养。1955年8月,在身体基本恢复后,张云逸给毛泽东写信:“我久病之后,加上年龄的关系,体力脑力虽不如昔,但应将现有的力量,为党为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到底,以遂初志,而尽己责。”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复信表示,同意张云逸视身体情况酌量看些文件,参加一些党和国家会议,同时提醒张云逸注意休息,不要顾虑工作。

和毛泽东的书信往来,反映出张云逸为党为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张云逸主政广西期间,全力抓好剿匪、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工作,为广西的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后来,他虽因病离开广西,但依然时刻关心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他在担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期间,坚持到基层调查研究,纠正不正之风。

张云逸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一生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纪念

家属将张云逸遗物运回乡

此次纪念展还展出了张云逸的肩章、领章,以及他曾使用过的公文包等物品。省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珍贵的展品能在海南和公众见面,离不开张云逸后代的不懈努力。

资料图:张云逸在红七军时用的公文包。

2008年,张云逸长子张远之夫妇离休后来到海南居住,想在晚年为海南做些有意义的事。在得知省档案馆正在征集张云逸大将的档案后,张远之夫妇提出将父亲的珍贵遗物交给档案馆保管。

省档案馆领导邀请他们到档案馆参观,展示档案馆的保管环境和设施设备,并表示张云逸大将是海南人民的骄傲,但许多人对他还不太了解,希望可以征集到一批他的遗物,让更多人领略张将军的风采。

从2009年起,张云逸亲属陆续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等革命领导人写给张云逸的信件以及3枚一级勋章、50多本记录本、数百张照片等物品交给省档案馆。

至此,这位开国大将、琼籍优秀共产党员的遗物组成了一套珍贵的红色档案。这为人们追思张云逸提供了更多史料。

张云逸和他的良师益友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立超

张云逸是唯一的海南籍开国大将,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20世纪初,在同乡赵士槐的指引下,张云逸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后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的军事活动。在炮火硝烟中,张云逸结识了许多亲密战友。他们和张云逸彼此信任、肝胆相照,在沙场上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赵士槐:张云逸的启蒙导师

赵士槐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也是张云逸参加辛亥革命的引路人。张云逸12岁时因家庭经济拮据辍学,在家参加生产劳动。张云逸的四叔张景起是个侨汇邮递员,每年往返于文昌和越南之间,他认识本乡横山村的赵士槐。赵当时在广州清军任职,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爱国军官。张景起找到赵士槐,请他把张云逸带到广州去,找一个谋生的职业,赵士槐答应了张景起的请求。张云逸带着父亲借的盘缠随赵士槐去了广州,在赵家当勤杂工。他为人诚实、干活勤快、学习勤奋,获得了赵士槐的认可。

资料图:赵士槐。

1908年,在赵士槐的建议和支持下,张云逸参加了广东陆军小学堂的招生考试,以优异成绩被该校录取,开始接受军事教育和新思想的熏陶。1909年10月,在广东陆军小学堂,张云逸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举起护法旗帜。经赵士槐引荐,张云逸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处任参谋。

1921年7月,孙中山任命赵士槐为第三路军司令部少将参谋,随第三路军司令陈炯明前往广西平叛。陈炯明派赵士槐去和降军谈判,想借机除掉赵。赵士槐仅带随从卫兵一人于8月28日前往龙州谈判。陈炯明密令桂军敌将韩彩凤将赵杀害于途中。当时正在桂军的张云逸闻讯后,截住了赵士槐所乘船只,向赵透露陈炯明、陆荣廷、韩彩风互相勾结,意欲将其杀害之事,劝赵回去,但赵坚持前往。张云逸无奈,只能带兵前后保护,直到谈判结束。9月初,张云逸和赵士槐告别,不料刚分别不久,就传来赵9月6日在龙州被暗杀的消息。恩师之死对张云逸打击很大,加之此后旧军队中一些类似邓铿的进步人物被暗杀或被迫辞职,使他对军阀深感失望。他后来对战友说:“多少年来,一个皇帝被打倒了,又一个皇帝爬了上去;一个军阀被赶跑了,另一个军阀取而代之。这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我们的革命不是彻底的革命……总是这样子是绝对不行的。”

叶挺:北伐友谊终生铭记

张云逸和叶挺是广东陆军小学堂的校友,但他们真正熟悉是在北伐战争时期。1926年北伐时,张云逸任第四军第12师参谋处长,叶挺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团作战时归第12师指挥。1926年8月,在汀泗桥(今属湖北咸宁)战斗中,北伐军与吴佩孚部激战,阵地多次得而复失,打的都是硬仗、恶仗。为扭转战局,27日,张云逸等协助张发奎作出决定:调动独立团投入战斗,绕到敌军侧后方实施攻击。由此,北伐军很快攻克了汀泗桥,歼灭敌军两万余人。1927年3月,第12师扩编为第四军,张发奎任军长,张云逸任第25师参谋长,叶挺任第25师副师长。在第四军,张云逸和叶挺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资料图:1939年5月,叶挺、赖传珠、罗炳辉、张云逸(右一)在江北指挥部合影。

1933年,张云逸在福州见到了以客座参谋身份参与福建事变的叶挺。叶挺向张云逸述说了广州起义失败以来他的遭遇,表明了自己的抗日反蒋立场,及盼望与党组织尽早取得联系,争取党的教育与帮助的心情。张云逸向叶挺介绍了国内革命斗争的形势和中央苏区的情况,并答应将他的要求转告党中央。谁知这一别,4年后他们才再次见面。

1937年5月,张云逸抵达香港后,积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展统战工作。他遵照中央指示赴澳门见了叶挺,向叶挺介绍了中共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和国共谈判的进程及趋势。叶挺表示愿意随时响应党的号召,返回内地,投身抗日战争。在组建新四军的过程中,中央组织部尽可能抽调适合的干部配合叶挺军长开展工作,最早提出的名单中就有张云逸,并提及他与叶挺是同乡(叶挺是广东人,当时海南隶属广东)、同校,在同一部队参加北伐,近期还与叶挺取得过联系,两人关系极好,是最合适的参谋长人选。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张云逸被任命为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直至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那3年时间里,叶挺和张云逸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关系处得很好。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后来回忆说:经常看到叶军长和张参谋长在一起研究工作。两位“老广”一见面会不自觉地说起广东话,周围的同志一句也听不懂。在同志们的大笑声中,他们才用带着广东腔的普通话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意见。

1946年3月4日,国民党迫于政治形势,同意恢复新四军军长叶挺自由。5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饶漱石、副军长张云逸联名电慰叶挺重获自由,希望他早日回来主持工作。然而由于国民党特务破坏,4月8日叶挺乘坐的飞机失事,叶挺不幸遇难,张云逸闻讯后十分悲恸。4月19日,张云逸在延安参加追悼叶挺等“四八”遇难烈士大会,为陪祭人之一。

邓小平:永存百色起义战友情

1929年7月,张云逸抵达广西南宁后,率先做了当时广西掌权者的大量工作,甚至接管了广西省军械库等重要单位。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也于7月抵达南宁,领导原在广西的共产党员雷经天、俞作豫等开展统战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促进工农运动发展。之后,邓小平带着警卫部队随军械船去右江地区,张云逸则带着他接管的教导总队及其他人员走陆路西进。

资料图:1941年11月18日,彭雪枫、陈毅、张云逸(右)在皖东北新四军第4师驻地合影。

1929年10月,两队人马在平马镇会合,张云逸和邓小平一见如故。其实,两人尚未见面之时,已在南宁有了工作上的互动,这也让两人的会面显得水到渠成。那时,张云逸37岁,邓小平25岁,虽然年龄上两个人相差不小,但他们相处非常融洽,张云逸虽然年长,但始终对邓小平十分尊重,邓小平虽然年纪小,但很懂得晚辈的礼节,对张云逸也很尊重,两人会面仅两天时间就在起义筹备工作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张云逸利用自己在广西的根基为组织筹集到了4万多块银圆,这笔钱既是百色起义的经费,也是起义部队转战桂黔湘粤赣时的军饷。在之后的日子里,张云逸和邓小平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为工农红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1年2月5日,邓小平、李明瑞率红七军先头部队渡乐昌河,遭遇敌军截击,未能过河。在此危急情况下,张云逸果断决定动员整顿部队,重新进行战斗编组,扩编战斗连队,最后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配合下,绕到乐昌河上游,在坪石以北顺利渡过乐昌河。

1974年11月初,张云逸病重,邓小平听说后前往探望,这是领导百色起义的两位老战友的最后一次会面。时隔多年不见,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邓小平感慨地说:“我们是老战友,相识45年啦。”11月19日,张云逸逝世,邓小平在审查悼词时把原稿中“张云逸逝世是我党、我军、全国人民的一个损失”中的“一个损失”改为“一大损失”。11月25日,张云逸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高度评价张云逸一生所作出的贡献。

张云逸一生乡音未改,关心海南发展 此心牵挂是故乡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8月1日,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纪念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在展览现场,一封张云逸1961年回文昌探亲返回北京后,写给当时的文昌县委书记、县长的书信,吸引许多人驻足细看。张云逸在信中提及对家乡建设的所思所感及建议,字里行间流露出恳切之情。

年少时离开海南后,张云逸长期在外求学从军从政,尽管回家乡的机会不多,但他一直牵挂着家乡的亲朋。一封封书信、一张张老照片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亲手在老家种胡椒

在纪念展现场,一张张云逸坐在一间琼北民居风格的房屋前与村民亲切交谈的照片吸引了海南日报记者的注意。照片说明显示,这是1961年2月张云逸在文昌乡亲家中做客的情景。

资料图:1961年2月,张云逸(左二)在文昌乡亲家中做客。

张云逸生前常说:“我就是一个海南农民的儿子,知道海南人民的酸甜苦辣,盼望海南人民早日富裕起来。”如果深入了解张云逸的事迹,我们就会发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参加革命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关心关注着海南的建设发展。

张云逸大儿媳王婷介绍,退休后的张云逸与海南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张云逸不仅在北京多次与来自海南的乡亲见面,还曾返回海南,走进基层了解情况,把各地先进发展经验介绍给海南有关单位。

1961年,张云逸回到文昌老家。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张云逸与许多当地干部、乡亲会面,细细了解家乡的建设发展情况、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当他得知乡亲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时,特地向海南相关单位介绍了外地发展热作产业的好经验,并在老家的一块地里亲手种下了胡椒。

资料图:1961年3月,张云逸(左一)和邓子恢在海南农垦局考察。

回到北京后,张云逸仍然记挂着此事,多次给当时的文昌县委书记、县长写信,为家乡建设发展、乡亲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此次纪念展现场展出的信件便是其中一封。张云逸在信中写道:“我这次回乡沿途看到县中荒地荒坡不少,土地潜力还大,因此向你们提以下意见,供为参考。一、注意发展种植椰子和油棕作物……”这封信一共写了三页纸,在结尾部分他还不忘提醒:“如果发现有不符实际情况的话,则将这封信作废,请你们最终决定。”并在落款处写下“你们的同志张云逸”及自己的通信地址,希望和对方保持联系。

“信中朴实的语言和真诚的建议,让人读了十分感动。尽管张将军当时人在北京,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家乡。”在现场观展的文昌市民陈施说。

关心故乡的教育

资助母校长发小学

张云逸特别关心家乡的教育。出生于穷苦家庭的他,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见不得有孩子因为家境贫困上不起学。

王婷在《张云逸在南昌起义中的无声壮举》一文中写道:1926年初,广东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广东之后,父亲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参谋处长的身份随师长张发奎进驻海南岛。父亲14岁离开海南文昌,34岁当了军官,荣归故里。他资助了母校长发小学,让村中儿童全部免费入学。他兴办妇女识字班,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称赞。

资料图:1957年,张云逸(中)在北京颐和园与知名琼剧演员红梅夫妇见面。

张云逸不仅资助长发小学,还长期为该校的发展提供帮助、提出建议。他提出采用“二部制”教学法和在村中小学增加初中班以减少学生赴县城读书的负担等具体的举措,鼓励家乡培育有文化的新式农民。不仅如此,张云逸还多次给学校寄有关教育教学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实用书籍,每次都寄出60多册,并随信嘱咐“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能采取合我们用的部分,不合的经验则不要”。

还有一件“小事”王婷至今想起仍十分感动。有一年,张云逸收到长发小学校长来信,信中说,该校经费困难、运营举步维艰,希望张云逸牵线搭桥,让广大华侨出资助学。收到此信后,张云逸当即回信表示:“向华侨募捐不妥,你们可把我1919年在文昌县买的房子卖掉,用以补贴学校。”

生活充满“海南味”

在北京做椰丝薏粑

一方风味养育一方人。尽管参军之后就很少在家乡居住,但张云逸的生活中充满“海南味”。

“小时候的清晨,爷爷的厨房里有浓浓的咖啡味。”张云逸的孙女张晓欣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场景时如是说,“那时候在北京,很少有人有这样的生活习惯,爷爷的这个习惯是从家乡带来的。”

文昌是著名的侨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许多文昌人下南洋谋生,将南洋一带早上喝咖啡的生活习惯带了回来。后来,许多文昌人也有了早上喝咖啡的习惯。

咸鱼配稀饭,是海南人在家中常吃的简餐。在北京居住期间,张云逸老两口的饮食仍有明显的海南特点。“工作日,晚辈们不在家吃饭,两位老人用餐从简,常常用一块咸鱼和一碗稀饭就打发了一顿饭。”王婷说。

令张晓欣印象深刻的还有儿时吃过的薏粑。有一次,海南乡亲进京拜访张云逸,带去了两颗老椰子,张云逸老两口非常珍惜,想办法把这两颗椰子充分利用起来——他们将椰肉擦成丝,加入花生米做成馅,再用糯米团包住做成薏粑,品尝家乡的味道。

张云逸还爱看琼剧。纪念展展出了一张1957年张云逸在颐和园会见琼剧演员红梅夫妇的照片。照片里,张云逸微笑着站在红梅夫妇中间。或许这两位来自家乡的客人,以及他们带来的琼音,能够稍稍抚慰张云逸的思乡之情吧!

资料图:1961年3月8日,张云逸为国营西联农场题词。

“父亲不是不想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很少回海南,是因为他怕‘麻烦’。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父亲回一次海南,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要做许多警卫、接待方面的工作。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父亲压住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王婷介绍,张云逸和妻子一生乡音未改,老两口平时在家都用文昌话交谈,“家里的老式唱片机经常播放《红叶题诗》《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琼剧曲目,父亲的海南情结很深。”

家人眼中的张云逸:严慈相济 作风朴素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海南省博物馆一楼张云逸大将诞辰130周年纪念展现场,一座崭新的雕像,刻画出张云逸的飒爽英姿。

1972年,张云逸与家人在北京大北照相馆拍摄的全家合影。资料图

“父亲作为一名德高望重、战功赫赫的将军,如高山一般威武。”近日,张云逸大儿媳王婷回忆1950年第一次见到张云逸的感受时这样说。那时候,张云逸还在广西任职,仅有16岁的王婷被分配到广西省委办公厅做收发工作。

张云逸戎马一生,其骁勇善战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王婷的记忆中,他也是一个充满柔情的父亲。

对子女教育严格

不搞特殊化

20世纪50年代初,张云逸主政广西期间,通讯尚不发达,没有电视和报纸。为了掌握更多信息,张云逸让王婷每天听广播记录国内外的重要新闻,然后整理成文字供他参阅。后来,由于在工作中频繁接触,王婷和张云逸的长子张远之谈起了恋爱。

1952年,张云逸夫妇在苏联。罗安明 翻拍

尽管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但张云逸的思想并不保守。对于两个年轻人的婚姻,张云逸只说了一句话:“只要组织同意,我没什么意见。”

结婚以后,张云逸常常教导王婷和张远之:“你们文化水平低,既缺乏普通的文化知识,也不掌握专业的文化知识,将来怎么建设祖国?一定要去学习,要去念书。”

在父亲的鞭策下,王婷和张远之分别考入上海的两所大学,学成后都服从国家分配工作,在各自岗位上任劳任怨干了一辈子。

1957年,张云逸和孙女晓欣在青岛。罗安明 翻拍

张云逸对身边的亲人要求非常严格,常教育他们不要有特权思想,不要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张云逸的小儿子张光东从青岛转学至北京时,有人建议他把孩子送去离家比较远但条件比较好的干部子弟学校上学,他回应道:“这附近就有北池子小学,让光东和老百姓的孩子一起学习。”

还有他用的汽车,张云逸严格规定这是办公用的,自己所有的家属都不能私用。全家老小都自觉地遵守这项规定,就连他的夫人韩碧有事外出,也都是坐公共汽车。

对亲人充满慈爱

关心每一位家庭成员

夏日炎炎,一把边缘有些破损的蒲扇,是张云逸纳凉时常用的物件。

和这把蒲扇一起被保存的,还有两把张云逸亲笔题名的蒲扇,一把上面写着“张秀兰”,一把上面写着“张秀英”。

为何要在扇子上写上这两个人的名字?“家里的孩子多,夏天到了,孩子们随意用扇子,两位姑婆就没有扇子用了。”说起这两把专门题名的蒲扇,王婷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张秀兰和张秀英是张云逸的姐姐妹妹,两位老人因一生孤寡,晚年被接到张云逸在北京的住处共同生活。“有一年夏天,细心的父亲发现两位老姐妹没有扇子用,就专门在这两把扇子上写上了她们的名字,从此两位姑婆就有了专用的扇子。”王婷说。

张云逸虽然对家人要求很严格,但在生活中他对家里的老老少少关怀备至。20世纪60年代,张云逸居住在北京时,和妻子韩碧在家里养了只鸡,每个星期都会把鸡下的几枚蛋攒着,等周末儿女回家时让他们把鸡蛋带回去给孙子孙女吃。

让王婷颇为感动的是,有一次单位放假她回家休息,刚好碰上张云逸忙完回到家中。聊了几句后,张云逸非常关心地对她说:“王婷,你的脸色很不好,是不是没休息好还是没吃好,趁在家的时候多休息,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她说,自己没想到当时父亲工作那么忙,还能这么细致地注意到她的健康状况。

王婷介绍,她的几个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张云逸对孙儿非常疼爱。“我的大儿子张晓龙参军后,发现部队的食堂和仓库里有许多老鼠糟蹋粮食,就写信给家里要求帮忙买些鼠夹。父亲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叫身边的工作人员买了许多鼠夹给晓龙寄去,还写信表扬了他。”

和群众打成一片

生活作风朴素

两层部队的旧楼房,摆放着寻常百姓惯用的家具,这便是张云逸在北京的家。一开始,他家没有地毯,后来当时的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王兴纲来看望张云逸时,发现地板太滑了,怕他一不小心摔伤了,才安排人配发了一块地毯。

后来王兴纲看到楼房太破,提出要进行修缮,却遭到了张云逸的拒绝,他说这太破费了。有一次,王兴纲对张云逸无可奈何地说:“一个开国大将住这么破的房子,让别人一看像个什么样子!”张云逸听了语气坚定地说:“怎么,大将就得住好房子?平民百姓能住的,我也能住。哼,谁愿意看谁看!”

张云逸不仅吃住和老百姓基本一样,有群众上门拜访,他都会热情接待。王婷回忆,有一次她亲眼见到几位农民上门拜访张云逸,被警卫员拦在门外。当警卫员向张云逸报告此事时,张云逸很不高兴地问警卫员为什么不立即把群众请进来。“警卫员当时回答说,他们是农民,父亲就说‘我也是农民出身,你们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你们不应该看不起农民,应该热情请进来’。”

正因如此,没有一点架子的张云逸,和周围的居民都成了好朋友。

1953年,张云逸和长孙晓龙在青岛。罗安明 翻拍

在农村走访调研时,张云逸会特意叮嘱随行人员:“乡亲们请咱们喝茶的时候,咱们就用他们的粗瓷碗,别拿出自己的水杯。大事小情,都不要对不起咱们的衣食父母啊。”

生活中的张云逸,凡事喜欢亲力亲为,老了仍坚持劳动。王婷记得,他70多岁时,仍坚持自己洗贴身衣物。当王婷提出帮忙时,他总是果断拒绝,“他经常自己洗内衣、袜子,洗碗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张云逸爱整洁,外出时很注意军人仪表。但他平日里穿着十分朴素。有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张云逸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王婷说:“父亲的衣服、鞋袜破了,总是让两位姑婆帮忙补一补继续穿。”为了让全家人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张云逸提笔在纸张上书写提示语,并把它们贴在醒目的地方。比如,灯的开关处会有“随手关灯”的提示语,厨房里则贴着提示语“有时需作无时想,莫到无时想有时”等。

“无论是人生信条还是生活作风,或是和亲人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父亲对我们影响很大。”王婷说,这些影响伴随她走过了六七十年,即便到了今天,父亲的许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小草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nzt88.com/71491.html

分享给朋友:

“张云逸简历(张云逸:身经百战的将星)” 的相关文章

振威楼宇对讲(振威安防楼宇对讲机)

振威的楼宇对讲门铃的优点,缺点振威是国内知名品牌,我安装过可视与不可视进行维修,不错。 只是,他下端的非可视产品键盘老化严重,主体防尘处理不好! 总体上还不错! 书信往来! 价格啊.振威楼宇对讲接不通不响铃按房间号没有反应,一般是由门机开关接触不良引起的,在门口按房间号,门机就会响。 开关接触不良时...

郢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郢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楚国郢都是现在的哪里由于历史原因,楚都市曾历经迁徙,其迁徙的都邑之多、迁徙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无法比拟的。 楚人有把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1、丹阳:熊陆续住在这里,现在湖北省枝江市。2、郦都楚文王由丹阳迁来这里,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西北,今纪南城。3、鄞都:楚昭王自郧迁此,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东南...

依草附木的意思(依草附木的依是什么意思)

依草附木的意思(依草附木的依是什么意思)

依草附木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原本鬼神有据,指的是随意进行威压祝福。 后面的比喻依靠别人的势力,干坏事。 也比喻不能自立,只能依赖他人。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一定有那个依草附木,冒我家的名字,做这样的事吧。 ”组合式; 谓语,作定语; 也许有人带着轻蔑的意思,冒用我家的名字做这种事。 (...

杨易辰(杨易辰)

杨易辰(杨易辰)

杨易辰的担任职务杨易辰曾任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二期、三届、四期、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4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杨易辰的人物生平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易辰先后担任铁岭中心县委书记、辽吉省第一地委书记、辽北省第二地委书记。 东北解放后,担任辽北省...

杨先生英文怎么写(亲爱的杨先生英文怎么写)

杨先生英文怎么写(亲爱的杨先生英文怎么写)

(杨老师)用英语怎么说Mryang(Mr代表老师,后面跟姓) )。杨老师的英文怎么写杨老师会写泰亚杨女老师可以写Ms.Yang/MissYang (后者指未婚女性)男老师会写Mr.Yang1、teacher读音:英[ti:t(r ) ]美[TIT]n .教师、教师、老师、老师; [航空]教练机...

新戊烷的结构简式(正异新戊烷的结构简式)

新戊烷的结构简式(正异新戊烷的结构简式)

新戊烷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有几种新戊烷的二氯化物有两种同分异构化,结构简单公式如下:新戊烷结构如下它是正四面体结构,对称,四个甲基氢原子所处的环境相同,所以两个氯原子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的氢原子。 上左图; 两个氯原子置换不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如上右图所示。新戊烷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有几种新戊烷的二氯化...

瞎的形近字(瞎的形近字并且组词)

老王一课中的形近字和多音字《老王》一课多音字如下:i (浪费) ) )。( m ) )没落)三轮车() (将棋棋子的一种) ) ) ) ) ) ) ) ) ) ) 0chng )乘车shng (千乘之国) )。(合) ) )。g(容量单位,合) ) ) ) )。《老王》课的形近字如下。1 ....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启示)

文言文《文侯与虞人期猎》译文译文:文侯和虞人期狩猎。 天,饮酒乐,天雨。 文侯出来,左右说。 “今日饮酒取乐,天与雨,公将焉之? ”侯说。 “吾与虞人打猎,乐在其中,为何一时等不及哉? ’去,舍身。 所以魏从一开始就很坚强。《资治通鉴魏文侯书》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有一次魏文侯和管理山泽的官员...

宋玉对楚王问(宋玉对楚王问原文翻译)

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对宋玉说:“老师可能有毛病吧? 为什么士民不那么称赞你呢?”宋玉说:“是的。 有这样的事。 希望国王原谅我的罪,原谅我把话说完。”“有个客人在京都唱歌。 一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 都城有几千人。 后来唱了《阳阿》、《薤露》,在城市里跟着他唱的人有几百人。 在唱《阳春》、《白...

傅恒志(傅恒志 回忆西北工学院)

傅恒志(傅恒志 回忆西北工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的知名校友科研界姓名为张铁岗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本凯重庆煤炭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党委书记赵跃民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大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长、 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杨小林洛阳理工学院院长孔留安河南城建学院院长胡卫民河南工程学院院长张麟华北科技学院副院长吴剑锋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工程学院水科学系...

盍怎么读(敝怎么读)

盍怎么读啊?读音!读后感盖这个字怎么读[gi]1 .有屏蔽作用的。 锅~瓶。 膝盖。 天灵~。2 .伞:雨~3 .从上到下,掩盖。 隐藏~。 隐藏~。 ~浇饭。4 .压倒性,~超越举世无双。5 .方言比一般的好。 这本书真的~!6 .做记号,做~章。 ~印章。7 .造房子: ~大楼。 翻~。8 .方...

亲故是什么意思(我的亲故是什么意思)

亲故是什么意思啊缘分,中文词汇。拼音qn'g介绍亲友; 亲戚的旧交。资料来源和详情亲戚的旧交。 [relativesandoldacquaintances]1、《史记吴王濞列传》 :“至吴,吴楚兵已攻梁墙。 宗正以亲故,先行入目,敕令吴王拜诏。 ”2、《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孝文帝初登王位时,淮南...

平枝荀子(平枝荀子黄叶是怎么回事)

平枝荀子(平枝荀子黄叶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平枝栒子?别名:铺地蜈蚣、小叶栒子、矮红子。 平枝栒子枝叶水平展开2列,极像蜈蚣,叶色深绿密集。 粉红色的花不大,但枝繁叶茂,还有一种华丽。 秋天果实成熟后,会长满鲜红色、圆圆的、明亮的、树枝,这时叶子的颜色变成了紫红色,使树枝上的红色果实更加耀眼。 果实经过冬天的不适,可以长时间留在树枝上。...

矶谷廉介(矶谷廉介)

矶谷廉介的香港总督1941年12月,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向英、美宣战。 酒井隆指挥了日军攻击英国殖民地香港。 经过18日的战斗,香港总督杨慕琦于12月25日向日军投降。 东乡茂德外务大臣重视他的才能,劝东条英机首相重振矶谷廉介,被任命为香港占领地总督,1942年2月20日正式就任。 1944年12月2...

叚怎么读(亟怎么读)

叚怎么读读变( ( Xi(或( Ji ) ) )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如果有问题的话请提问。如果您满意的话,请马上录用。 谢谢你。叚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厞拼音xiji部首又笔画9五行木五笔NHFC[xi][Ji(]对不真实、不真实、“真”,~发|~话。 [喂][喂]连词,喂。 借用、利用(...

马浩博(马浩博钢q小霸王资料)

马浩博和余庆伟怎么认识马浩博和余庆伟是在嘀嗒直播中通过点球连麦认识的。数据展开:余庆伟2002年8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嘉尚传媒签约红人淘宝模特、游戏主播、嘀嗒网红。 余庆伟以帅气的外表和阳光、温暖、坦率的性格吸粉,嘀嗒粉丝850多万人,近8621万人。 个子小的主理人,被地主喜爱的人,是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