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王府(南曾北僧,与曾国藩齐名的铁帽子王,最终被捻军击毙)
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
僧格林沁,外号“僧王”,骁勇善战
这是清廷对僧格林沁的评价。
僧格林沁是清朝最后一位能够统帅千军、驰骋沙场的亲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出身贵族,善骑射,勇武过人。他能征善战,被清朝倚为国之柱石、万里长城。
僧格林沁被称为“僧王”,曾国藩被称为“曾帅”,二人齐名,被合称为“南曾北僧”。僧格林沁十五岁时袭扎萨克多罗郡王之位,后因军功被晋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所以有“僧王”的美称。僧格林沁与曾国藩并称,既是因为二人都统兵护国、军功赫赫,也是因为二人都残酷好杀、恶名累累。但僧格林沁不像曾国藩那样沉练多谋,而是徒恃勇武,这也为其最终结局埋下伏笔,名震天下的“僧王”最终死于捻军之手。
清朝为围剿捻军而修的长城
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发源于皖北地区、主要活动于北方的农民起义军。从1851年捻军在豫南地区聚众起事到1855年秋各路捻军会盟于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短短数年捻军人数达十万,大大震骇了清朝统治者。其后,张乐行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与太平军密切合作抗清。捻军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太平军的联合使得清朝统治者坐立不安,清廷屡次派兵围剿。
僧格林沁在北京的王府,雕梁画栋,俗称“僧王府”
1864年捻军经过重新组建已经成为人数达十余万的骑兵武装,声东击西,倏来忽去,机动性很强,让曾国藩、僧格林沁很是头疼。但僧格林沁不甘示弱,他率领的蒙古骑兵也是当时天下的劲旅,战斗力很强。1865年,僧格林沁一路追击捻军,从河南到山东,回环反复,短短两个多月,转程数千里,但仍然不能找到捻军主力决战,士气大衰。又过了两个多月,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追到了山东菏泽高楼,此时的蒙古马队已经外强中干。张宗禹设下重重埋伏,然后诱敌深入。一直被牵着鼻子走了的僧格林沁已经满腹绿火,哪里还顾及谨慎,直接率兵进入伏击区。各路捻军一齐出击,僧格林沁分兵三路据敌。本来就是孤军深入,可能又因为分兵三路而分散了力量,清军最后大败。僧格林沁率残部退入一个荒圩,又被捻军包围。当夜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突围,但没逃多远,就在菏泽西北的吴家店的麦田里被捻军士兵斩杀。僧格林沁及所部共7000余精锐在此役中被捻军全歼,清廷震动。
僧格林沁死后,导致清朝不得不依赖曾国藩等汉人官僚组建武装。可以说,僧格林沁之死给末日路上的大清王朝又加了一击。
张宗禹,外号小阎王,起义失败后隐姓埋名二十多年,葬于沧州南大港
(如对本文感兴趣,可在下方评论,欢迎转发、收藏,如喜欢下列文章,可订阅本头条号或直接点击链接,欢迎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