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梅文鼎)
梅文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传统历算发展走向低潮,西方历算刚刚输入的时代。清康熙皇帝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的一次谈论中国历算时说:“吾国历学、算学,经宋元二代极盛之后,至明代而大衰,高者谈性天、撰语录,卑者疲精死禅于举业间。一切实学均鲜研究,治历算学者尤所罕见。”可见当时一研究历算的人之少,然梅文鼎在儿时就经常跟父亲和老师仰观天象,从青年时代起,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对数学、天文和历法的研究,27岁师从竹冠道长倪观湖学习天文历法,并将学习心得写成《历学骈技》二卷,以后又广搜天文、数学方面的各种中、西算书,“值天学书之难读者,必求其说,至废寝忘食”。为扩大眼界,梅文鼎50岁到人文荟萃的北京,寻师访友,结交名流,获读历算大师王锡阐所著《圆解》、《测食》和其他历算专著,并对其所定“大统法”和“三辰仪晷”进行研究和讨论,写成《王寅旭书补注》,同时他还与当时在京的通晓数学的西方传教士安多等人探讨历算等问题。梅文鼎既学中国古算,又学西方新学。他认为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为己所用。他写的《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他的数学巨著《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我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句(勾)股举隅》中提出了勾股定理的三种新证法;他独立发现“理分中末线(即黄金分割法)”;着《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等我国最早的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专著;又着《环中黍尺》五卷,论述球面三角形解法,并将此法应用于天文学,解答有关天球赤道、黄道的问题。着《少广拾遗》,阐发“杨辉三角形”。着《仰观仪式》,将我国固有星图与西方传入的星图相互比较,把我国星图有名而外国无名。我国无名而外国有名的星,都—一注明,并列出我国古代28宿与近代星座对照表。着《交食管见》、《交食蒙求》等,提出了更加准确的交食预报方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书中,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梅文鼎还做了大量的拾遗补阙、匡正谬误的工作,如着《庚午元历考》匡正《元史》、《志》之讹;作《交食图法订误》纠正杨光先《日食图》之误。还着《回文法补注》、《西域天文书补注》、《浑盖通宪图说订补》、《七政草补注》等30余种。梅文鼎在中国科学衰落,许多古算法烟没不彰,西方新学输入不久的情况下,独树一帜,努力发掘中国固有的科学文化虚心学习西方新学,述旧传新,继往开来,集中外数学之大成,大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数学知识,推动了我国数学研究的发展。清代著名数学家焦循赞扬梅文鼎的学术成就时日:“千秋绝诣、自梅而光。”康熙皇帝三次召见梅文鼎,并说:“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梅文鼎实仅见也”。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写道:“我国科学最昌明者,唯天文算法,至清尤盛,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我国著名数学史家严敦杰先生说:“在17至18世纪我国数学研究,主要为安徽学派所掌握,而梅氏祖孙为中坚部分。”可见梅文鼎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中的突出地位。1985年,宣州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位杰出历算大师的墓,墓碑已残损1/5,碑残高0.97米,宽0.62米,厚0.15米。碑为“康熙六十年九月工部江宁织造曹俯奉旨营造。”碑文为:光禄大夫左都御史考梅公文鼎皇清诰赠曾祖合墓一品夫人姚梅门陈氏光禄大夫左都御史祖考梅公以燕已附葬乾隆五十三年吉日曾孙房立由此可知梅文鼎墓应为梅文鼎、夫人陈氏、儿子以燕合葬墓,营造人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父亲曹俯。
<h2>谁有数学家梅文鼎的详细资料h2>梅文鼎(1633年~1721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宣州)人。中国清朝天文学家,数学家。
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即喜观天象。27岁起,开始学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清初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对梅文鼎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生博览群书,着述80馀种。
[编辑]成就
梅文鼎中西天文学的造诣都很深,天文学着作有40多种,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梅文鼎非常注重天象观测,创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仪器。他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对当时和后世融会贯通中西方天文学具有很大作用。
梅文鼎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数学方面,他写了20多种数学着作。将中西方的数学进行了融会贯通,对清朝数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逝世之后,后人将其历法、数学着述汇为《梅氏丛书辑要》。诗文杂着则以《绩学堂文钞》、《绩学堂诗钞》。
[编辑]着作一览
《明史历志拟稿》
《历学疑问》
《古今历法通考》
《平三角举要》
《弧三角举要》
《几何补编》
《堑堵测量》
《几何通解》
《环中黍尺》
《历学骈枝》
《勿庵历算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