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隶书(邓石如隶书对联)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纸芯长132厘米,宽31厘米。装裱纸地绫边,长150厘米,宽34厘米。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书法家,隶书沉雄朴厚。
<h2>邓石如的书法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和特点?h2>邓石如(1745~1805),原名琰,因避嘉庆讳,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
邓石如从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汉《开母石阙》、《敦煌太守》碑、苏建《国山》、皇象《天发神谶》碑到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每种临摹都达百本,还写《说文解字》20本以备其体,旁搜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以纵其势、博其趣。每日天没就亮,研墨满盘,直到深夜墨用尽才睡觉,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学好篆体又学隶体,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孔羡》,《受禅》各50本,三年后学成。离开梅家后,他周游各地,以书刻为生。至安徽歙县,与金榜、张惠言一见如故,金榜荐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乾隆五十五年曹文敏入京,邓石如随同前去,刘墉、陆锡熊十分赏识他,称之为“千数百年无此作矣”。不久刘墉左迁失势,陆锡熊突然死去,曹文敏为治丧致之于兵部尚书两湖总督毕沅。三年后辞官回乡,毕沅为他置田宅作养老之用,称他是“吾幕府一服清凉散也”。
邓石如四体均工,他的隶、篆在包世臣的《国朝书品》中被列为神品,称为“遒丽天成,平和简静”。
他的小篆有很高的成就。邓石如最主要的是在用笔上以隶书的方法写篆,这方法在邓石如之前的几千年中,无一人能突破其藩篱。邓石如晚年的篆书,线条浑雄苍茫,紧涩厚重,已臻化境。邓石如的篆书之所以成为一代宗法,主要是用笔得势,八面生风,实开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之先河,学篆者无不奉为圭臬。
邓石如的行草书蕴涵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他最大的贡献是,将北魏书的笔意糅入行草,用笔平稳持重,笔锋翻转变化很大,转留自如,空灵畅达又迟涩古朴,帖学行草圆熟平顺的法度被他打破,显得恢弘纵横,不可端倪。传世作品《草书七言联》,写有“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佳句,直抒胸臆,气象开阔,神完韵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