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是什么意思(孩子叫不动是因为他把你当朋友?小孩我行我素、叫不动的5个原因)
为什么小孩讲不听、叫不动?每次都要催得火冒三丈、棍子拿出来了才做?快来看看孩子是不是有苦难言的原因!
小孩在幼儿园阶段,生活几乎没什么压力,每天只知道吃、玩、睡,开开心心地过一天。但等进入小学、每天都有作业压力后,「被催促」的次数大增,爸妈不仅要催促他洗澡、睡觉,现在还要三不五时问他「作业写了没?」、「联络簿拿出来给我签!」、「明天书包整理好了没?」
有的孩子可能叫一下就会动作,但有的孩子却让爸妈催到火冒三丈!每天只要一叫小孩做事,家里气氛肯定会乌烟瘴气。对此,儿童专注力中心的童童老师在新书中便解释了孩子「叫不动」的行为。
为什么孩子叫不动
通常4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团体生活的意识,无法理解「遵守生活规范、约束自己行为」是什么意思,就很有可能发生「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情况,而且最容易好发的年龄更是在3岁半~4岁半的孩子身上。
对这样年纪的孩子,童童老师建议家长「建立结构化的情境」,让孩子知道有些时刻(情境)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且要制定规则,像是明确地告诉孩子「吃完饭才能玩游戏」,或是「做完功课才能看电视」。
为什么孩子叫不动
具有「亚斯伯格特质」的孩子,他们对「想要做」的事情执念会更深,给人一种我行我素、不受控的固执。但对有亚斯伯格特质的孩子而言,是因为他们对「社交信息」的察觉较不敏感,像是他们无法解读他人的情绪、肢体动作的改变、表情变化……等等,因此他们无法感觉到大人生气的情绪,不会因为「爸爸妈妈已经生气了」而有「我要赶快去做」的行为改变。
即使如此,有亚斯伯格特质的孩子却非常注重「规则」。因此大人只要将事情的执行与分配建立成简单的规则,并将孩子最想要的事情排在后面当作奖励,孩子就比较能够按照规则来完成任务。
为什么孩子叫不动
不晓得大人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小孩叫不动是针对人的!爸爸叫,小孩不理;但妈妈只要眼睛一瞪小孩就立马动作。童童老师将这种情境归纳在「执行者的规则不明确」以及「权力结构的影响」!
规则不明确,小孩就会钻漏洞、或是吵闹,因为过往大人都会因为小孩闹一下、哭一下就放弃。为了避免此状况,大人必须在事件发生前就跟孩子讨论好明确的规则,而且要尽量具体一点,免得太过抽象、大人小孩的认知不同引起误会,像是「整理房间」就很模糊,怎样叫整理房间、整理好的定义是什么?这时候大人可以换个说法「把玩具放进箱子、地上不要有东西」,就明确很多。
最后,如果事情还是进行得不顺利,可以在不影响规则前提的状况下,提供解决办法,像是「给出选择权」、「提出替代方案」。例如:「玩最后一次溜滑梯,我们就回家」,但如果小孩还是继续玩,你可以给出选择:「你如果不回家,明天就不能来玩,或者你现在一起回家,明天再来玩」;或是提出替代方案:「你可以现在跟我一起回家,然后玩你最喜欢的玩具!」
为什么孩子叫不动
小孩针对特定对象的不听话,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刚刚上述提到的「权力结构」,直白一点就是:「谁是家里的老大就听谁的!」例如爸爸在小孩的心理比较像是朋友关系,就可能容易叫不动小孩。
遇到这样的状况,被小孩「轻视」的大人也不用伤心,你反而可以利用自己身份的优势,换个说法让孩子更乐于做我们要求他的事。像是:「我们一起去洗澡吧」而非「你现在赶快去洗澡」、「你现在还不写作业,要耗到什么时候!」改成「这次作业很多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孩子叫不动负面经验
最后一种状况,既不是针对「事件」、也不是针对「人」,他就是不想做那件事,例如功课通通都做完了,但就是不肯碰数学习作、或是不肯帮忙洗碗!这就有可能是因为过去可能有过负面经验,导致他们不敢再碰触。例如因为数学一直不会,被大人羞辱、批评过;或是洗碗打破碗,被大人痛打一顿。
首先大人要做的就是避免说气话,而且协助孩子修正错误,用正面的方式告诉他完成了什么事情、做得很棒,再告诉他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一昧地将焦点放在他做不好的地方;再来就是要给孩子「无条件被爱、被接纳」的安全感,小孩会渐渐敞开心房,愿意尝试、学习,因为他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有人会爱他、接纳他。
或许在真正执行上还是很困难,但如果我们知道孩子叫不动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相信大人的挫折感就不会那么重、对小孩也能有更多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