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源(杨爱源)
<h2>国民党高级将领杨姓h2>
杨虎城陆军二级上将: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西北“匪”第三路军总司令。
杨爱源陆军二级上将: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
杨亭云陆军二级上将: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杨德智陆军二级上将: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联勤总司令
杨干才陆军上将: 1949年4月25日战死安徽芜湖,当时第20军长。
杨杰:参谋本部参谋次长、防空委员会主任、军令部次长。
杨森: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杨光钰中将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
杨宏光中将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
杨安铭中将国民党国防部成员
在杨文泉把国民党改组为七十二师团长
杨文彩少将国民党第十九军临时编辑37师师长
杨天民少将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副师长
杨维翰少将国民党整编第五十八师参谋长
杨焜少将国民党第九兵团参谋长兼新三军副军长
杨少将国民党新编第一军五十师师长
杨自立少将国民党第44军162师团长
杨伯涛少将国民党第十八军长
杨绪钊少将国民党第8军170师师长
杨纶少将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第一百八十四师师长
杨文斋少将国民党第125军新编3师师长
杨也可少将国民党第八军参谋长
杨创奇少将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
杨团一少将国民党第八十四军副军长
<h2>杨爱源的商震的副手h2>
山西省五台县人。 1886年出生,排名第一,上私塾,祖上务农。 1907年,21岁的杨爱源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二期,放弃耕耘习武。 1912年,转入培养初级军官的保定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预科。 1914年,杨爱源完成军校学业,进入北洋系段祺瑞部见习。 见习期满后,应山西省都督阎锡山邀请,返回山西省督军公署提供服务。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正规完善的军事学府。 为了尽快充实晋军,阎锡山很重视军校毕业生。 因此,杨爱源一进入晋军就被任命为连长。 很快又晋升为大队长。 1916年初,阎锡山把投晋的商震所部编成一个小组,杨爱源营编成商团,假借充实之名结出牵制之果。 就这样,杨爱源曾经成为商震的部下。 杨爱源因在晋军中为人忠厚、谨慎而闻名,在受到阎锡山信任和重用的同时,也有人缘。 隶属商震的杨爱源,后来与商震同步晋升,商震不仅可憎,而且早已为人所知,离晋给阎锡山的亲笔信中感慨地说:“星对震,情深情长,始终不渝。” 一九一七年秋,杨爱源率所一团三营随旅长商震赴湘,遭遇伏击,大部分官兵被俘缴械。 当时,晋军只走了两个十拿九稳的路,一个没影儿,损失惨重。 回到山西,深感折断翅膀之痛的阎锡山焦急之余,第一个命令是“打听杨爱源的下落”。 不用说对杨爱源的爱。 因为阎锡山有情,湖南战败、兵折丢盔卸甲后,杨爱源不仅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官升一级,三大队长调任第一团长(团长蔡荣寿是新成立的第十团长),晋军高级将领一排此后,随着晋军的一次扩充,杨爱源一步步晋升。 1924年冬阎锡山实行第二次扩军,杨爱源由团长升为六旅少将旅长,商震第一师(晋军编成两师十一旅,一、二两师分别辖第一、二、三、四旅,其余各旅直辖)或1926年“冯讨”役结束后,杨爱源率所部参加商震指挥的中道军作战,强迫国民军退兵西北地区,论功获奖,晋升为第六师团长。 易北伐前,晋军第三次扩军,原师代号一律改称军,杨爱源再升一级,成为第二军军长,与商震、徐永昌齐名。 1927年山西出兵北伐,左右分开,左路出北京绥路,右路出北京汉路。 杨爱源第二军三师(二、六、十二师)、炮兵三团、机枪半团(当时山西只有一个机枪团)开赴正太路,迎击京汉路奉军。 首开顺利,第二师、第六师占领正定、新乐、定县等县,前线进入清风店一带,才抵挡敌人。 军部和总预备队第十二师到达定县郡后,被奉军的戢翼翘军三师迂回包围。 第十二师团长杨效欧定县城大,兵力不分配,巩固主守西关。 激战5昼夜,阎锡山派第10旅卢丰年旅1营增援无效,决定在第6天黎明前突围撤退。 保卫西关的所有官兵,从西门向曲阳冲去,经过行唐、灵寿、鹿得等县返回母亲关。 清风店方面的两位师同时撤离了井陉一带。 在定县西关突破包围之前,他认为关门一定会有重大阻力,死伤者不少。 但是,出关一枪也没碰敌人,很吃惊! 事后侦探说,戢翼翘知道后方涿州被晋军袭击占领后,解围而去。 杨爱源突破这个突围,真是盲目。 山西北伐兵力以杨爱源第二军为最大战斗力,一般人对右路军寄予厚望。 决定撤县,全面改变守势,各方面责任之言都集中在杨的身上。
杨认为决定了北伐的全军派遣计划,规定了各军的作战进度。 有一军应该有一天到达某个地方,第二军按规定进度进展,其他各部没有按限制完成任务。 因此,奉军可以集中兵力反击第二军,第二军奉命撤退,根本没错。 现在正成为众矢之的,真的很不公平。 因为
而要拟辞职电稿。胜败兵家常事,打了败仗,众人责难,打了胜仗,众人要转而恭维,北伐战争一定胜利,莫说奉军把我们赶回山西本境,就是赶到黄河,最后他们还是失败的,何必愤懑这一时。他固执要把辞职电发出。次日阎锡山复电慰勉,并通电各部,把失败之咎归到他自己身上,以杜众口,杨始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