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园(三苏园)
<h2>生于四川,死于江苏的苏轼,最后为什么却安葬在了河南?
101年8月24日,苏轼从流放地北上途中,在江苏常州病逝,享年65岁。
苏轼希望病逝前留下遗嘱,安葬在汝州邛城。 郫城离洛阳不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郫县。 于是苏轼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苏过遵照遗嘱,将苏轼葬在郗城莲华山的箕形山麓。
古代大臣在任期间病死后,埋葬地点的选择一般有两种。 大部分选择“落叶归根”,将棺材送回家乡安葬; 小部分选择将棺材埋葬在病死地。 像苏轼这样,不是把棺材运到四川老家,而是选择第三个地方安葬,而不是就地安葬,这是很少见的。 苏轼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从江苏到四川,路太远了吗?
从江苏到四川,无论是陆路过秦岭入蜀,还是水路溯三峡,行程长达数千英里,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宋朝,舟车劳顿非常辛苦。 然而,路途遥远并不是苏轼葬于河南的主要原因。 当时苏轼的父亲苏洵在河南病死开封后,苏轼、苏辙两兄弟护送棺材,坐上官船,从水路回到四川,持续了半年。 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只要苏轼愿意,苏过就有能力把他送回四川安葬。
因为苏轼本人不想回四川吗?
当然不是。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少年时代。 “落叶归根”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事实上,苏轼、苏辙兄弟说将父亲苏洵的棺材带到四川眉山安葬后,两人都多次跟随父亲安葬在家乡。
很可能与反叛事件有关。
1094年渝州人赵扭考进士第二,分数为榜眼,后任太常博士。 那些年,苏轼、苏辙兄弟官路被封锁,多次受到朝廷鄙视,赵捻着急。 宋哲宗统治时期,赵捻回乡看望父亲时,以苏轼、苏辙兄弟被贬为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 正如你所想的那样,“书生造反,十年是不行的”,赵捻的行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就消失了。 之后,赵捻兄弟被诛杀,父母和妻子全部被驱逐。
苏轼、苏辙毫无疑问与赵捻造反案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但是,经历过“乌台诗案”、快要死的苏轼,却回避这种事,回避到什么程度? 更何况苏轼病逝江苏常州,赵捻造反案还未结束,无论苏轼还是苏辙,都不敢提议埋葬在四川(宋渝州属四川管辖),远离是非之地。 否则,他们的政敌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玩弄是非,给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莽撞灾害。
既然葬不了四川眉山,苏轼为什么现在葬在汝州郗城?
很大程度上和弟弟苏辙有关。
1094年,苏辙因写给反对恢复宋哲宗熙宁新法的朝廷,被贬为汝州知州,在汝州住了几个月。 这段时间苏轼从定州南迁英州,路过汝州时与苏辙久别重逢,逗留了一会儿。 苏辙带着哥哥游览了汝州的风景区。
这一天,兄弟俩来到汝州郗城时,都登上了有名的钧天台。 六月天台北侧有一座莲花山。 苏轼见莲花山余脉不绝,青翠秀丽,堪比四川老家峨眉山,且“土厚水深”,风水不凡,产生了以此为归宿的想法。
与苏轼告别时,写了三首诗《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在第二首诗中,苏轼写道: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也过嵩山麓。 水南卜宅吾硬要从伊川买修竹看看。 又闻了缨山好泉眼,附近市里穿着林泻冰玉。 我想远离它,在水的照射下绽放。 两翁相对清高。 ”伊川、缪山都在郗城附近,可见苏轼对郗城有好感。
苏轼病逝江苏常州时,苏辙住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内)。 苏轼的儿子苏过住在斜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境内)。 另外苏氏的子弟也分散在郗城附近。 颍川、斜川离领城不远,苏轼葬于领城,方便后人祭祀扫墓。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葬于邛城后,1112年10月25日,苏辙病死后,葬于郗城苏轼墓旁。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洵已经安葬在四川眉山,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墓旁修建苏洵的衣冠冢,将亲子三人团聚集在小峨眉山下,建成“三苏坟”。 目前,郏县已建成以“三苏坟”为主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园景区。
三苏园景区
总之,苏轼、苏辙两位文艺大师葬在邛城,给这片厚重的土壤增添了人文色彩。
<h2>怎么去三苏园景区,三苏园景区在哪里/怎么坐车
驾驶路线:全程约62.8公里
起点:平顶山站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沿南环路辅路行驶10米,直行进入南环路
2 .沿南环路行驶300米,向神马大道/南洛高速方向,右转进入开源道路
3 .沿着开源路行驶340米,进入开源路
4 .沿开源道路行驶240米,在第二个出口,朝着新南环路/G36方向,左转进入开源道路
5 .沿开源公路行驶3.7公里,前往南京/漯河/洛阳/南洛高速方向,左前方弯道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730米,直行进入宁洛高速
7 .沿宁洛高速行驶30.0公里,位于宝丰/石龙区
/S231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8.沿匝道行驶660米,左转进入S231
9.沿S231行驶410米,右转进入S241
10.沿S241行驶2.8公里,右转
11.行驶7.1公里,左转
12.行驶4.3公里,右转
13.行驶11.8公里,右前方转弯
14.行驶440米,到达终点
终点:三苏园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