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问是指什么)
<h2>李约瑟之问?h2>
第一段,为什么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上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什么不在同期的欧洲诞生? 第二段,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而不是中国?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引领世界千年,为什么中国没有近代实验科学诞生,这是两种科研范式( Paradigm )的起源问题。
<h2>如何看待李约瑟之问h2>
其实,《约瑟之谜》会引起人们对以下两个问题的思考。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世界近代科学技术的区别。 首先,需要明确惯用名词――科学技术。 现在我们常说的科学技术,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和技术。 技术是在经验技能和实践基础上的反复试验和反复试验,科学是实验性的,可以用数学来表现。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技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技术发展,是经验的积累。 中国古代有许多古典建筑,既有高深莫测的中医,也有三股四玄五,但都是理论原理的无意识运用,对理论原理缺乏积极的探讨欲望。 进入十六世纪以来,实践经验支撑的技术达到高峰,失去了上升的空间,但基于知识理论体系的近现代科学技术备受瞩目。 只有建立和突破理论体系,其模式才能实现技术大发展。 例如,牛顿基于古典物理学的技术创新,西方建筑也有清晰的力学理论,西方医学也有清晰的药学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没能实现从实践支撑模式向理论支撑模式的转变? 这关系到中国传统教育对理论研究的制约。
二、中国传统教育对理论研究的制约。 现代科学技术要建立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以实验为基础,具备一些条件――研究者的才能、社会需求、研究经费等。 传统中国社会对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朝廷和民间对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宽容和激励。 当然,人的行为都在寻求回报。 中国政府本位思想传统由来已久,以育人为投资,参与科举可能是收益率最大化、最快化的途径,也是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 相反,由于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直接利益,朝廷和民间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激励机制,缺乏资金投入热情,大部分有才能的人都走上了职业生涯。 一技之长的人也只在乎自己的技艺带来的直接利益回报,而不愿意从理论上分析自己的技艺。 基础理论研究陷入真空地带,建立在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