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的三种境界是哪三种诗句)
这些年来读书读诗,总会碰到关于三重境界的阐述,读来总有很多感触,不妨在这里说一回闲话。先说蒋捷的那首《虞美人�6�1听雨》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听雨中体现出的人生的三重境界。走过少年、壮年眼看就要到不惑之年了,每次站在窗前看阶前点滴,檐外潺潺,这词中的意境就会弥漫心头,这词中的欲说还休就会牵扯着我的思绪,带我如一只孤雁翻飞在万里层云千山暮雪间,忽而是月照千江,忽而又是万里无云;忽而是烛影摇红美人和泪,忽而又是一灯如豆拄杖听江声。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至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诗人潘德兴又云:“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这是学诗的三重境界。从诗到书,也有三种境界之说。古人说书法的三种境界就是先求平正,再追险绝,而后复归平正。以刚柔论,则是阳刚、阴柔、刚柔相济三个阶段;以心境论,则是要由无我之境入有我之境,最后而臻忘我之境。习字多年,对书者的前两个阶段颇有感悟,只是最后复归平正的境界始终不敢奢求,我知道这豁然开朗的顿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登堂入室得窥至理也许就在呼吸之间,也许终会今生无缘。由书法再说说武侠书中的绝世神功,武功的境界也有三重:手中有剑;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手中无剑而心中亦无剑。三少爷谢晓峰最后就是两手空空以心中的一缕平和之气印证了武学的至高境界。《五灯会元》第十七卷,唐朝禅师青原惟信说了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学禅的三重境界。我一直觉得这三层境界不但概括了认识的两次飞跃,而且还包含了上述诗、书、武学的三种境界。还有学佛的三个阶段: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大家一直以来公认这是对学佛者惰性的写照,说明了菩提心易发、长远心难得。但我觉得这却应该是学佛的三重境界,佛在眼前,那是初学者一念始觉,菩提心发,就是说他已经认识了佛的精神,开始立志向这样的榜样学习;以念佛的方法来说,这时候还处在持名念佛的阶段;佛在大殿,这是学佛者的第二个境界,这个阶段正是探求有成的阶段,外迷诸相、内迷诸空,执著于法,不敢破除;以念佛的方法来说,这时候该是观像念佛吧;佛在西天,这该是内外不迷、一念心开的大彻大悟的圆满,悟得了是心是佛的道理,明白了自己本德行具足,至今方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如我佛一样觉行圆满了。这就是自觉的境界。我觉得这三个境界也是如其他境界一样,是一种复归,一种实现了质的飞跃的一种复归,佛本在西天,只有觉行圆满的人才会明白是心作佛的道理。有一首诗说得好:“佛在心头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且向灵山塔下修。”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立志学佛,告别了年迈的老母遍访名山寻师问道,餐风露宿可谓历尽艰辛。数年以后,仍无所成,无奈还乡。夜半叩门,老母闻声欣喜欲狂,赤足相迎,拥儿入怀,老泪纵横。这人在瞬息之间,豁然开朗,终于若有所悟:老母就是他苦苦寻找的佛啊。“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他历经的第三重境界了。说到这里就该引出将禅、诗与人生融为一体的一代宗师王国维了。王氏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三重境界的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干净利落,直指人心。人生世事,无不暗合此道。世事无常,由一而二,由二而三,而天地万物,终将殊途同归,九九归一。用这样诗的语言,在多少人欲说还休的感悟里,提炼出这样历尽沧桑复归自然的人间大道,为我们的人生道路留下了三座风光无限的驿站,等我们一层层去经历,最后在人生的顶峰蓦然回首,去领悟那最惊心动魄的一瞬。
<h2>三重境界的意思h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