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文学科(什么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之于大学,就好比北京大学里的未名湖,华东师范大学中的丽娃河,是一所大学“灵气”之所在。人文学科,让大学充满诗情画意。
人文学科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之气,中文系教授通常‘飞扬跋扈’,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值得记忆。人文学科知识容易理解,而自然学科知识过于专业,乃至大众很难理解。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中文系中有文采斐然的学生,他们总是把教授们渲染得‘奇奇怪怪’,妙趣横生。
人文学科承担学科外的文化功能
“本国语言文学的教育,承担着远远超过教学本身的任务。”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各个大学之中,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对话、干预公共事件的,往往是中文系教授。中学里的语文教师同样具备影响学生的能力。
陈平原曾带教过一名优秀的中文系硕士生。硕士毕业之际,陈平原鼓励其继续攻读博士,从事文学研究。但被这名同学拒绝了,因为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他告诉陈平原,自己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对其影响深远,那时他便立志站在中学三尺讲台。如今,他在清华附中担任语文教师,深受学生喜爱。
<h2>什么是人文学科h2>人文学科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包含学科,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学、西洋古典学。
历史:西方研究人文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古希腊,当时人文学科是市民教育的基础。到了古罗马时期,三学四科的概念开始形成。[1]这些科目成了中世纪的教育主体,强调人文学科犹如技术或者做事的方法。
而中国对于人文科学的研究,其雏形出现很早,例如以民间乐曲为主的由春秋时期哲学家孔丘编撰的《诗》,就是对包括爱情在内的平民感情及基本道德的侧面反映。或以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以及价值观阐述人文学科的普遍性质,因而提出人文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以戏剧、传奇、小说等文学形式反映出来的,并以《窦娥冤》为例,将人文主义导向制度的价值评论,而忽略了「抨击封建制度对人的残酷压迫以及底层妇女抗争」,只是人本主义的一环,不足以代表普遍性的人文思想。进而提出:「中国不同封建时期的统治者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压制人文科学,以致人文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很缓慢,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甚至参与者本身也收到残酷的迫害。只到『五四』时期,人文科学才真正开始走向主流文化」的论述。虽然最初人文学科以文学的不同形式出现,但以全观的态度而论,人文学科包含各种面向,一般认为「文、史、哲」为人文学科的基础领域,即是对人文学科本质的认识。将人本主义等同人文学科,即是「白马是马,白马非马」论述,白马是马的一种,但此名词不足以表示所有的马。再者,抨击封建制度时,也不能单纯地「符号化」封建制度,而不论及其本质,应该先厘清封建制度的特性,以免出现新封建制度抨击旧封建制度的现象。夏、商、周的「封地建制」政治体系,即是旧阶级形态的阶段,阶级成为对一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人因出生的家庭不同,而有贵贱之分,这种血统论才是封建制度的立基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科被认定为只作研究而不实用的学科,猛然脱离传统范畴譬如文学及历史。到了二十世纪,这个观点受到后现代运动所挑战,就是为了人文学科在民主社会中寻求一个平等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