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形容什么(诸君到此一游何须入木三分形容什么)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入木三分】读音:[rùmùsānfēn]
基本释义:意为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借以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亦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反义词:略见一斑
成语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造句:
他的雕刻技艺非常精湛,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他在文学创作上挥洒自如、入木三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无论描写什么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他对这件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彻,其见解可谓入木三分。
他的眼光非常独到,无论分析什么事情都入木三分,非常透彻。
这部电视剧的许多情节都十分感人,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的演技天下无双,扮演什么角色都能入木三分。
他那入木三分的精湛雕刻技艺赢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他把故事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刑侦队员将这案件分析得入木三分,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h2>“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h2>入木三分是如今中国书法界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其实这个成语的起源历史很早,最早可以早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晋朝时代,晋朝是一个中国古代军事能力很弱,但却发展出来了一些不同的文化风气的时代,这个时代里面从汉朝以后整个国家的儒家治国和道家无为思想已经都相继宣告失败。
因为这二者的失败导致了后面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玄学思想,很多士大夫开始放纵自我,将精力用心到了绘画和抽象具体艺术上面,而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在东晋时候产生的,东晋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的作品即使流传到今天都是无价之宝。
因为王羲之书法的重要性和巨大地位,所以很多人都专门的去研究王羲之书法的形成和结构,很多人还靠着模仿王羲之的字迹在春节的时候贩卖春联而发财,很多人佩服王羲之书法巨大成就和书圣名誉的时候却是忽略了王羲之为达到这个书法成就后面巨大的努力,他练习书法的时间和刻苦程度连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生看了都会自愧不如。
王羲之少年时候练习写字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许多故事到我们现代都耳熟能详,也因为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情了,所以形成了很多成语故事,其中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和王羲之有着巨大的关联。传说之中王羲之在练习写字的时候使用毛笔蘸水之后在木板上面书写。
这里之所以使用木板书写是因为那个时候王羲之的家庭条件的确不少很好,那个时候读书人使用的纸张很贵的,而王羲之练习写字的平频率又十分的频繁,所以王羲之想到了这个办法,其实和岳飞在沙板之中练习写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长时间在一块木板上练习写字,而且是一些比较难写的子反复练习。
便造成了这个木板上面深深凹陷进去了,据说是哪个时候一位木工发现的,一开始还是有点奇怪的,后来知道是王羲之练字留下的东西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而“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也随之而产生,并且因为后来王羲之写成《兰亭集序》而名声大噪,今天我们教导小朋友练习写字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这个典故来对其进行激励,有着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