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快(洪振快哪里人)
<h2>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更不等于爱皇帝"是谁提出的h2>
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所以弱小,根源之一是国民不能正确区分国家和朝廷的概念,爱国心没有在正确的地方使用。 国家是什么? 朝廷是什么? “今夫国家者,全民公产也。 朝廷就是姓氏的私业。 国家的运气非常长,但姓氏的兴起非常短。 国家面积非常大,但姓氏位置非常小。 ”。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都是朝名也,而非国名”。 从殷族商、姬族周,到嬴氏秦、刘氏汉、李氏唐、赵氏宋、朱氏明,再到蒙古人元、满人清,这些都是一族一姓朝廷,都是一族一姓私业,不是全体中国人的公产但是中国人常常把国家和朝廷混淆起来,这是中国人的大祸。
<h2>如何评价端传媒?h2>
首先,边缘是大中华地区唯一可以实现中立的媒体平台。 楼上一些朋友认为,与大陆的矛盾削减了新闻中立的可能性。 但这本身其实是悖论——的任何新闻言论都是端到端的深度,这本身肯定是TG所不允许的。 如果对新闻媒体的中立标准是基于TG的观点考虑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中立的媒体了。 我称之为中立,就是边缘没有泛民主派、建制派、对绿色和蓝色的站位倾向。 边缘自身的中立在上线前就有痕迹。 这可以从张洁平老师的《小摊三部曲》在新城发布时,并不是任何中华地域媒体的情况看出来。
第二,边缘评论文章的平均质量是大中华地区超过大多媒体的评论质量。 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一、阅兵当天,洪振速、徐贲、安徒、师愈闻等评论文章,都不是高质量的时政诠释,与当天其他媒体的表现相比,无需多说。 随后的雨伞运动一周年、港选数字化报道等都是可以寻找线索的实例。
当然,评论文章方面也不是没有缺陷。 例如,在边缘搞的马克思主义系列,我个人觉得只能勉强及格。 几位作者对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没有很大的误读,但摆脱不了冷战时期的批判立场,找不回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思想残余。
有趣的是,边缘对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魅力非常强。 夕岸、赵思乐、林垚((众所周知)、哈光甜等。 以赵思乐为例,由于她所做的一系列报道的敏感,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和大陆媒体(包括简表、十五言等媒体平台)无从承载,可以说终端媒体为她提供了声音平台,而这一平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调查媒体、最终对深度报道的主张和高质量的日常输出提供了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媒体圈的朋友可能还记得9月10日腾讯机器人自动制作速报。 作为信息收集和发布的一部分,这预示着未来新闻媒体的工作表现。 在网络媒体没有占有很高的地位之前,报纸新闻是建立在信息源垄断的基础上的。 网络媒体崛起后,信息垄断渠道被打破,记者与纯信息的绝对联系消失。 但是,无论信息稿多么快,信息传递多么方便,深刻的报道只能由记者进行,不能被科学技术取代,这一事实不会改变。 采访也正是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这在缺乏调查报道的中国尤为珍贵。
边缘还处于创立初期,最近获得创投基金应该是个好消息。 但是,路程还很长,而且在圈内的评价也很高。 在这样高的开始,之后如何精益求精是个难题。
媒体总部设在香港,是面向世界中国人的新闻机构。 我们将于2015年7月落地全球,以移动APP、网站、报纸为传播主体,以原创调查报道和数据新闻为特色,以新闻专业的角度致力于深入解析中港台地区和国际事务。
.职友集[引用时间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