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由来(除法的由来故事)
除法符号“÷”率先是英国的瓦里斯(沃利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和全世界得到了推广。乘法的意思是加,除法是和乘法相对立的一种计算,它表示的意思是分,于是瓦里斯就用“÷”形象生动地表示除法。
“÷”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扩展资料:
加减乘号的由来:
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
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乘号“×”,三百多年前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除法
<h2>除号的由来是什么?h2>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瑞士学者雷恩于1659年在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文,才逐(zh0)渐(ian)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因为“÷”在欧洲大陆曾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主张用“:”作为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作为除号。
除法在我国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那个年代的《算数书》中,关于除法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
春秋战国之前,我国就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人们也开始总结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明确点明了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当时我国主要是使用算筹和口决来计算除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