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十三太保(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汗多风)
<h2>冯玉祥西北军的“十三太保”?
冯玉祥属下十三太保
第一种说法是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13人也被称为13太保。
据说其中加入了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冯安治、赵席聘等。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有龙蛇混杂,抗战殉国的英雄。 如张自忠、佟麟阁等。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h2>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十三太保”,谁的“十三太保”更牛呢?
也许是看太多戏文了,民国的好事者们,总是把大小军阀麾下大将们组合成五虎大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等。 国民党四大新军阀两人冯玉祥和阎锡山,当然也不例外。 西北军和晋绥军有有名的十三太保。
阎山和冯玉祥(前排左一、左二) )。
那么冯玉祥和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谁的十三太保更牛呢?
先看看十三太保是谁吧。 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分别为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闻承烈、过之纲、葛金章、程希贤、赵席聘任、韩多峰。
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有傅作义、陈长捷、杨爱源、孙楚、杨澄源、梁培粉丝、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绪、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
第一,西北军十三太保有名,陈地位高。
从名字可以看出,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比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更有名。 阎锡山十三太保出现了担任华北“毁总”司令的傅作义,但大部分人没有名气,官职不高,始终在晋绥军体系内。 晋绥军毕竟只是山西和绥远的地方军阀部队,成果当然也有限。
而且,西北军十三太保的成果相当高。 例如,韩复榘曾担任河南省主席,后来成为山东王。 孙连仲担任青海省主席,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刘汝明还担任过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和第四绥靖区司令。
第二,从军队战斗力来说,冯玉祥十三太保率领的西北军明显比阎锡山十三太保中坚的晋绥军战斗力强。
虽然装备和物流远远不如晋绥军,但西北军历来以战斗力强而闻名,西北军十三太保也大部分是枪林弹雨中杀的,实战经验丰富。
晋绥军始终守成有余,在进攻不足的情况下,从未因战斗力而出名。 晋绥军涌现出傅作义这位善守知名的名将,傅作义多得益于个人卓越的才能,其他十二人显然比不上西北军十三太保。
晋绥军队士兵
第三,就忠诚度而言,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完胜冯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
阎魔山的军队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的,直到一九四九年才彻底消灭,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 麾下的十三太保也一直对阎锡山忠诚,即使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下野,十三太保对阎锡山的忠诚也不会动摇。
而“倒戈将军”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成军的历史并不短,但“经验”却极为丰富。 冯玉祥率领麾下进行了多次倒戈,部下十三太保也同样学到,韩复榘、石友三等人都做过倒戈的事。 中原大战时,在常凯申的金元攻势下,包括十三太保在内的大部分西北军将领相继叛变,冯玉祥彻底败北,他的西北军更是灰飞烟灭。
第四,就学历而言,晋绥军十三太保完胜西北军十三太保。
阎锡山十三太保均来自军校,除杨澄源留学日本外,另有12人毕业于著名保定军校。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和冯玉祥一样是军队出身,没有机会去军校,大部分是士兵出身,文化程度也有限。 十三太保他们在军队基层表现出色,得到冯玉祥的认可,在士兵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高级将领。
第五,结局不同。
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和阎锡山一样,在抗日战争的途中屡败屡战,但从未有投敌卖国贼的行为,抗战初期也曾与日寇浴血奋战。
还有冯玉祥的13太保,中原大战分成东西方后,13人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有人成了孙连仲、刘汝明、佟麟阁这样的抗日名将。 其中佟麟阁成为了战死的民族英雄。 一些人成为被唾弃的卖国贼,如石友三、孙良诚; 也有保存实力违抗军令消极抗战,最终被枪毙的韩复榘等。 其他从那以后就不说话了。
总的来说,也许是祸得福,中原大战西北军的灰烬熄灭后,各自东奔西北军的十三太保反而有了很大的发展舞台。 虽然作为杂牌军经常受到国民政府的歧视,但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军十三太保的成就明显大于阎锡山十三太保。
顺便说一下,西北军十三太保并不是冯玉祥军队中地位最高的将军,十三太保之上,还有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李鸣钟、刘郁芬五虎大将
加上这五虎大将,阎锡山的晋绥军更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