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简介(林海音的简介30字)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1、人物经历:
林海音,1918年3月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又随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
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1964年,林海音受聘担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第一任文学编辑,从此把笔头拓展至儿童文学。同年其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英文版出版。
1967年1月,林海音与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1967-1972),担任发行人及主编。1995年年底,林海英结束了其一手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创社二十七年来,出版了四百余本书,为文坛留下了一批质量优异的出版品。2001年12月1日,林海音病逝于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3岁。
2、主要作品:
林海音创作的作品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金鲤鱼的百裥裙》、《我的京味儿回忆》、《写在风中》、《剪影话文坛》等等。
3、获奖记录:
1956年,获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1982年,《城南旧事》被上海制片厂拍成电影,由吴贻弓导演,该片多次获得国际影展大奖。1990年,因主编《何凡文集》,获图书主编金鼎奖。1994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
1995年,《城南旧事》获《中国时报》开卷版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童书、金鼎奖推荐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00年,五月四日,中国文艺协会颁赠“荣誉文艺奖章”。
4、个人生活: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为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为台湾板桥人。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
林海音的伴侣是《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
5、创作特点:
林海音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可以说,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爱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海音
<h2>林海音的详细资料h2>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
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为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为台湾板桥人。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其父林焕文先生于1931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44岁;1932年其四妹燕瑛(6岁)去世,么弟燕璋(3岁)去世。
林海音在京期间,因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11月,林海音与夏承楹携三个孩子、母亲黄爱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乡台湾。在台两人又生育了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