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印巴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伤亡)
<h2>1971年的印巴战争,为什么印度获胜达到了战略目的?
二战结束后,欧洲英法等国阻挡不住各地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纷纷败退,但临行也不忘给这些国家挖个大坑。 1947年英国人瓜分印度,巴基斯坦独立于印度,克什米尔争端等问题成为三次印度战争的诱因。
当时的巴基斯坦比今天大,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是今天的孟加拉国。 1947年10月,印巴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开战,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原本也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独立”地区,印巴两国当然要争夺该地区的主权。
印巴分治后的地图
第一次印巴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在联合国的斡旋下,1949年1月停战,双方都有约1500人战死。 印度获得克什米尔地区40%的地盘,巴基斯坦获得60%,但克什米尔地区比较富裕。 双方基本上打成平局。
1965年,由于库查兰边境地区冲突,印巴两国再次爆发战争。 这次规模很大,双方出动了数百辆装甲车和大量飞机,发动了激烈的空战。 巴方军机比较先进,配合地面力量打败了印度。 英国与前苏联协调战争结束了。 第二回合巴方小胜夺取了印度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印度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了巴国。 1966年,印度强者英迪拉甘地夫人上台。 印度第一位总理内尔夫的女儿。 她和国内强硬派一样,痛恨第二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的败北,开始策划让东巴基斯坦独立。 东巴与西巴相距甚远,在巴基斯坦民生、政策等问题上,东巴人对西巴抱有强烈不满,这给了印度可乘之机。
印度第二任总理英迪拉甘地
经过漫长的战争准备,1971年11月,印度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出击。 顺便说一下,那时亚洲局势复杂,中苏早就崩溃了,中美关系越来越近了。 印度背后的靠山是俄罗斯。
西巴方向,印度将投入大军30万人,300架飞机,20多艘舰艇; 东巴方向投入17万人,战斗机200架,舰艇20多艘。 真正的军队聚集在一起。 选择在冬天打仗也是印度聪明的地方。 1951年中巴建交,印度有点担心中国的介入,趁着大雪封锁喜马拉雅山口的季节,发动了大规模的突击战。
巴基斯坦方面看到印度军队的阵容空前强大,不得不奋力应战。 共投入兵力30万以上,战斗机200多架。 向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更多,比印军稍弱,在东巴方向完全处于劣势。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老照片
从双方兵力部署来看,巴基斯坦从一开始就打算“丢车护帅”,主力部队用于拱卫首都所在地西巴,东巴守不住就有根据地。 这完全符合印军的战略企图。 印军兵力部署,西方以牵制防守为主,东方全力猛攻。
战斗的过程不言而喻,局面确实是按照印军的节奏发展的。 印军整体力量强大,巴方在西部也抵挡不住。 印军见好就收,只是没有继续进入巴国领土内。 东巴的方向不同。 印军三面包抄发动猛攻,巴军相继败退,东巴中心城市达卡很快被拿下。
1971年12月16日,东巴方向的巴军队向印军投降,战争宣告结束,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 这支战印军有1万多人阵亡,巴方没有公开死伤人数,但仅被俘军人就有9万人。
大军交战,就知道有无。 相比之下,前两次印巴战争闹得很小,一旦以倾斜国家的力量竞争,强弱就会变得明显。 女强人英迪拉甘地实现了她的目标,东巴地区独立,成立孟加拉国,实际上是印度的附庸国。
第三次印巴战争地图
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为什么能顺利获胜,分裂巴基斯坦,实现战略目的。 这表面上没那么简单。 东巴地区人民不满西巴,印军力量比巴国强,但这只是前提条件。 背后有两个理由。
第一,前苏联在背后支持印度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不比美国弱。 1958年苏联解体后,苏联支持印度,牵制中国,同时对抗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 当时印度的许多武器装备和兵员训练都得到了前苏联的援助。 这是印度获胜的理由之一。
第二,美国、中国都没有干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不涉及国家安全等核心问题,中国就没有干涉过别国,这一点我不是很了解。
对美国来说,我不想看到当时最强大的对手前苏联支持和包围印度掠夺土地,但东巴问题也不是美国的重大利益。 更何况美国自己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 美国在这种局面下也没有必要强势进入俄罗斯、印度。
综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战争并不是印度赢了,简单的大国打败了小国。
<h2>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发生了几次战争,胜负如何?
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的主要障碍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度两国曾为该地区的归属问题进行过三次大战。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10月,克什米尔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该地区归印度,并与印度签署正式合并协议。 随后,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与得到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装展开激战。 这场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在同一个年底发展成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 最终,印度军队终于从巴基斯坦武装力量手中夺回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乍得山口,切断了克什米尔东西方的联系。 应该说第一次印巴战争印
度取得胜利。战争最终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不得不把该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会两次决定克什米尔问题交由克什米尔人民自己来决定。但是,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已经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与印度签署的协议解决,而反对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
1949年7月29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
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又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印巴双方没有正式宣战就匆匆进入了战争状态。1965年8月初,克什米尔游击队和印度军队在印巴停火线附近发生激烈交火。随后巴基斯坦正规部队在8月14日也卷入冲突。印巴两国军队在克什米尔停火线附近山地展开交战,印度军队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巴方控制线一侧的多处山岭。双方在战斗中动用了空军支援地面战斗并展开激烈空战。最终巴军不仅在南部击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国境的印军,而且乘势推进到印度国境内6千米,共占领了约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国土。因而第二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获胜。
1965年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苏联政府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第二次印巴战争就此结束。
第三次印巴战争
1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海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