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欲不胜簪怎么读(浑欲不胜簪怎么读簪字)
浑欲不胜簪中簪的读音为:[zān]
出处: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释义: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簪拼音:zān
1.簪子,旧时用来别住头发的一种饰物。用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
2.插;戴:~花。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簪子[zānzi]
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2.簪花[zānhuā]
插花于冠。
3.玉簪[yùzān]
用玉做成的簪子。也叫玉搔头。
4.髻簪[jìzān]
插定发髻的长针。用金玉等制成。亦为首饰之一种。
5.琼簪[qióngzān]
6.簪笔[zānbǐ]
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h2>浑欲不胜簪怎么读?h2>胜shèng、簪zān。
原文:唐代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作品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